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大红袍焙火,需要焙足12小时吗?听听焙茶坊专业人士的说法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5-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有茶友,听到一个稀奇说法。

原来,他有同事买了一盒茶,放在办公室里喝,只见那款大红袍的泡袋,写着一句让人玩味的话。

“古法制作,焙足12小时。”

茶友想问,岩茶焙火真的要焙足12小时吗?还是现在这样按古方做岩茶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只有少数几家会这样做?

说实话,刚看到这一串问题时,麻花的第一想法是,那位茶友太钻牛角尖了。

然后,再想远一步。

提出这句广告词的商家,明显是钻了广告法的空子,精明得很!

寥寥两句,就让人勾起好奇心。

但论专业度,这样的提法,有待斟酌。

《2》

岩茶在焙火时,要焙足12小时?

类似的问题,和做焙茶坊的熟人,专门聊起过。

对方的回答,非常严谨,他说,岩茶焙火时间是不固定的,连我们专门焙茶这么多年的,也不好告诉你一个准数。

看到这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时,或许有的茶友心里还会纳闷:难不成这背后涉及做茶机密,对方有意藏私,不愿意详细告知?

其实不是。

事实上,论及一款岩茶该焙多长时间才能将火焙足?三言两语间说不清。

打个比方,做烤鱼,有个菜谱说,要放进烤箱加热两小时才能熟透。

但是将温度调高点,会熟得更快,仅需一个多钟头便能新鲜出炉。

回到岩茶焙火,在焙茶时,单单列出焙茶时间完全没有用,还得看焙茶温度。

如果是用六、七十左右的温度去焙,那么别说焙12小时,就算焙12天,未必敢打包票肯定,这款茶已经焙足了火!

此外,岩茶焙火程度,还与焙茶温度变化、焙茶次数、翻焙频率等因素有关。

恒定在相对高温时,在焙笼最下方的岩茶,极易被烤焦,需要负责焙茶的师傅,盯在一旁,不时去测一下温,从而调整焙茶问题。

再说了,焙茶也不是炼丹,能够保证“一焙到底,绝无后患”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多数茶农在做茶时,会焙两次、焙三次,以及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岩茶在焙火过程,还得翻焙。简单理解,就是将茶翻一个面,让整个焙笼内的茶更能均匀焙透。不会出现有的茶焙焦,有的茶根本没吃到火的情况。

最后,再具体一些,焙茶时还要考虑不少细节。

不同品种、不同山场、不同风味、甚至不同年份(多雨水或偏干旱)的岩茶,在焙起来时,制茶师也要求同存异,才能将茶焙透焙好。

像水仙和肉桂,它们的叶片厚薄就不同,在焙茶时,不能用同一套标准。

白鸡冠、金牡丹、黄玫瑰等品种,火功不宜焙太高,它们多少是焙到轻火、中轻火等火功,从而体现出茶香独特,茶味爽口,芳香馥郁等特点。

而考虑到最终的销路,各家在焙茶时,亦有自己的心得。推荐给新人喝的茶,跟专门为老茶鬼量身定制打造出来的火功,肯定也不一样。

说了这么多,到头来,所谓“焙足12小时”在岩茶加工过程里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脱离诸多前提,一味将焙茶时长拎出来当宣传语,这本身就非常不专业。

《3》

岩茶界,不乏这样“焙足12小时”的套路。

比如,宣传自家的茶,焙火5道,匠心尽显。

但是按前面的内容,大家就能看出这背后的猫腻。

焙一道火、两道火、三道火、四道火,乃至于上10道火,岩茶的焙火次数多少,与一款茶是否焙足焙透,没有直接必然关联。

要是按温水煮青蛙般的温度去焙茶,那么到最后,很有可能焙了几十遍,岩茶未必能焙透。

还有就是,之前另外有位厦门的茶友,他收到的一罐肉桂。上面有写120℃,焙3次,焙出劲道与霸气,专属为老茶客打造。

茶友很好奇:

岩茶是否真的能承受这么高的温度?还有就是,你们的肉桂在焙茶时,会有多少度的火候?

这又是个让人语塞的问题。

因为在焙茶时,岩茶的焙火温度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有高低起伏。

对焙茶来说,需要有人专门盯着茶叶的变化,从而调节温度。

焙茶温度上,要想单独列出板上钉钉般的确定数值,没有意义。

何况,对于广大茶友来说,喝岩茶时不建议跑偏重点。

一款茶该怎么焙?如何焙?不同品种的焙茶讲究与注意事项等,背后这些细碎繁琐的内容,还是得交给制茶师傅去实测与琢磨。等他们不断精进制茶技术,才能做出更好的风味。

涉及到岩茶工艺问题时,仅是纸上谈兵,永远也弄不明白。

因为学做茶,学火,得看个人毅力与天赋,普通人没有个七年八年,估计出不了师。

对于茶客来说,没有必要费心费力费心神,去关注这些。

术业有专攻,专业问题应该交由专业人士负责。

至于我们,平时喝茶的重点,是感受一款优质岩茶的美妙。

对茶友们而言,比起全方位地了解一款茶的加工制作,倒不如,多去关注岩茶的最终风味呈现。

毕竟,就算一款茶,真的用120℃焙、焙足12小时、焙了5道火……

到最后做出来的茶,要是喝一口就是浓浓的炭烧烤焦味,那么扯再多也没有用!

喝岩茶,比起做茶过程,更重要的是看最终结果!

《4》

话说回来,大红袍焙足12小时,是不是古法制作的体现?

不,没那么简单。

麻花想劝一句,在看待这方面的问题时,别再这么天真了。

毕竟在茶界里,“古法制茶”这一概念,很多时候,早已经被玩坏了。

试问,何为古法、古方、传统?

是古老到清朝、明朝、唐朝、宋朝,还是更久远的时候?

亦或者,仅是百来年、六七十年前?

较真起来,单单是“古法”二字,就已经很难讲清。

按辩证来看,从古到今,制茶工艺肯定是在变化的。

并且,随着做青机、摇青机等等制茶器械设备的发明,让岩茶的产能提高,产量更多,同时也更加大众化。

按茶农朋友的一句玩笑话说,以前一个村子能产出来的茶,未必会有今天一户人家做出来的多!

可见,纠结古方与否,没有必要。

何况,很多时候,这类专门鼓吹概念与噱头的岩茶,你很难分辨它的真伪。

比如说,焙足12小时的大红袍,未必见得真的有人,专门在制茶时盯在一旁去计时。

又比如,某款号称手工摇青的肉桂,是从头到尾坚持人工摇青六七个小时?还是摇一会,拍了十多分钟视频后,就直接放进摇青机,解放双手?

这背后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真相难寻。

所以,还是前面那句话,喝岩茶,没有必要迷信概念与噱头。

老老实实关注在一款茶最终呈现出来的香气、滋味、口感,才是正经事。

《5》

做茶过程,讲究灵活应对。

尤其是,岩茶的焙火,诀窍是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单论焙茶时间、焙火次数、焙火温度等,没有几个焙茶师会精准报出恒定不变的数值。

毕竟,生搬硬套,不知变通,恰恰是焙茶大忌!

学习岩茶,要擅长用抽丝剥茧这一招,去看待问题。

不然,容易被天花乱坠的概念误导,钻进死胡同里。

学茶时,要讲究方法,划分重点。

不然,东一榔头学岩茶要焙多少次才好?西一榔头去专研,岩茶香气与茶叶化学的关联。

这些细分到专业领域的内容,简单三言两语,走马观花,不论如何也琢磨不透。

并且,还会让你忽略了,喝茶本身是为了享受乐趣。

对普通茶客来说,找准买茶与喝茶的“重点”,才能少交学费少吃亏!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任你躁二区在线播放,ckn是什么意思污的,东西宫略剧情介绍 http://www.cityruyi.com/lm-1/lm-1/60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鸠摩搜书网页,寻龙剑侠赖布衣下载,星辰变下载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