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这5条白茶饼“科普”,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内行人眼中的“笑话”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1-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去年,在武夷山听过一桩奇事。

当时约了两位朋友到他们店里谈事。

停下车后,一行人从沿街店面,往里走去。

武夷山以茶出名,沿街一侧十有八九都是茶叶店。

因为刚巧赶上了做茶季,不少店门口摆了一大筛毛茶。

有人坐在一旁,不断挑着茶梗与老叶片。

咦,这么多的茶,如果全靠人工来挑,那得挑到什么时候?

闻言,朋友笑而不语。

接着低声介绍,反正他们也要守着店,没有客人上门时手头空着,索性挑点茶。

再说了,坐在店门口挑茶,不失为招揽生意的好方法。

有很多外地人没见过这场面,会好奇在一旁围看。

这时请他们进店喝点茶,一来二去,说不定能促进成交。

原来如此!

那位朋友还分享出来一个大八卦。

岩茶的毛茶挑梗,挑老叶片,一般是用机器居多。现在的武夷山,有不少人专门出租机器,甚至是直接开色选厂的。

这门生意据说可赚了,帮个别小厂色选,可以收一部分钱。

接着,这些挑出来的边角料,还可以卖给制药厂提取茶多酚之类的。

更有甚者,直接将这些茶梗、老叶片卖给别人专门做“老白茶”,填充到茶饼里,谁也看不出来!

偶买噶,还有这回事,这太不可思议了!

无独有偶,近期看到一段讲解白茶散茶和饼茶的说茶视频。

视频不长,总共不过1分20多秒。

但对方提到的内容却争议多多,有待斟酌。

《2》

低端茶饼统统是“散面茶”?

按对方的说法,很多低价饼茶里面都不知道是什么。

很多时候,看着表面很漂亮。

但撬开一看,里面全是扫大街的边角料。

字里行间,对方将这类茶饼称之为“散面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虽说,这种里外用料不一的夹心饼,现实里的确有存在。

但要是说,低价茶饼统统如此,那就太绝对了。

之前在拍开箱视频时,到网上买过不少低价茶饼做测评。

一分钱一分货,那些仅要30、40元一饼的寿眉,当然是问题多多。

不过,它们倒是没有里外用料不一,而是彻头彻尾假到家。

拆开饼纸包装,一看那颜色发黑,或叶片咖褐的外观就能心知肚明。

那并非真实陈化的老白茶,而是典型的做旧茶!

《3》

等级高的白茶,都不喜欢压饼?

茶叶概念里,等级不等于品类。

白茶的常见品类,包括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而这些茶的下属里,又各有不同的等级。

比如,白毫银针按照国标内容,就可以分为两级,分别是特级和一级。

但按对方的上下文意思,他在表达白茶压饼通常选寿眉,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很少压饼。

从现实情况看,这有一定道理。

毕竟从产量高低看,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再加上,以一芽三四叶为原料的寿眉,散茶体积蓬松,存起来更占空间。

为了缓解库存占地压力,茶农们在压饼时,首要考虑的肯定是寿眉。

所以在市面上,寿眉饼要更常见。

但并非意味着,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不适合压饼。

毕竟,白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后,产能有了极大提升。

各家茶农、茶厂、茶商的仓库里,或多或少库存有一定量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

再加上,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培养后,有一部分茶客爱上了饼茶的口味。

为此,照顾到市场口味的多样化,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被压成茶饼。

白毫银针饼,要比原先的散茶,茶味来得更饱满,香气更沉。之前喝过一次2016年的银针饼,刚一打开,里面是沉郁稻谷香,尤为迷人。

而白牡丹饼,像连续推出两年的准特级白牡丹饼《冰肌》。

从茶名上就能看出,它的汤感极尽柔滑、甜润、细腻。

在原料好,存茶到位,压饼工艺到位的情况下。

不论是寿眉,还是其它别的白茶,将散茶压成茶饼,别有一番风味!

《4》

散茶要存一年才能压饼?不然会有青涩感?

这是脱离现实的。

白茶散茶要放到什么时候才压饼,各家做法不一。

有放3个月就压饼的,也有放半年,放一年的,压饼时间并不固定。

(可以确定,存放超过3、4年以上的老白茶极少再会压饼,毕竟直接卖散茶,价格会更高。)

散茶要放到什么时候才压饼,主要看茶厂的生产安排。

一般选在有农闲,并且天气干燥时节压饼。

没有强调,散茶非存满一年不能压饼的讲究。

即便一批茶,存放半年就压饼,在原料品质好,前期萎凋到位的情况,也不会出现青涩感。

白茶喝起来青涩感强,涩味重。

归根到底是原料没选对,不能怪压饼时间太早。

再说了,对普通茶客而言,很难亲临一线去深究,这饼茶到底放了多久再压饼。

当你在买茶时,与其花费过多精力去纠结,茶叶在制作加工方面的问题。

不如重点关注这款茶的香气、滋味、韵味表现。

毕竟后者才是买茶选购防骗的重点!

《5》

散茶新茶直接压饼,后期没有转化空间?

这段话与前文风格一样。

太过果断,不严谨,经不起推敲。

何为白茶的转化空间?

按个人理解,这款白茶的原料底子好,内质积累丰沛,后期在妥当密封、避光、干燥储存的条件下,才能拥有越陈越甘香,越陈越醇厚的转化空间。

内在的茶味物质,经过不断转化后,源源不断生成一些新物质。

比如,黄酮类物质。

比如,部分氧化络合物等。

正是这部分在转化过程中新增加的物质,才能使得老白茶比新茶喝起来更甘香、醇厚、饱满。

了解过白茶的转化空间后,再回到前面的问题。

存放不满一年的白茶直接压饼,后期储存空间不可能是归零。

除非,它在压饼时操作不当,将茶叶压得太紧太死。

否则好端端的一饼白茶,在原料、工艺、储存没有出差池的情况下,又怎会没有转化空间?

《6》

白茶饼前五年转化快,后五年转化慢?

这段大胆猜测,只是一己之见,没有确切论据。

谈及散茶和饼茶,哪个转化更快?

这个设问,本身就不合理。

散茶和饼茶它们经历的制茶步骤完全不同,不能放在一块来比。

再说了,谈及散茶饼茶转化更快,也不是空口白牙就能得出结论。

严谨来看,如果是实验室做研究,肯定得测评不同物质的转化。

比如,茶多酚。

比如,咖啡碱。

比如,茶氨酸。

比如,黄酮类物质。

需要将两批原料相同的白茶,一部分压成饼,一部分留成散茶。

接着,先测定它们在新茶时,各茶味物质的组成比例。

等存满五年后,再测一回。

前后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结论。

当然,这里得出的结论,仅适合特定批次的原料。

要想得出再严谨的定论,还得再多增加实验数据,多检测几回才能得出合理依据。

否则,抛开严谨数据。

单方面称饼茶比散茶转化快,或散茶比饼茶转化快。

都是不科学、不合理、不严谨的。

《7》

龙生九子,各不同。

这是世间常态。

对白茶而言,即便相同原料的散茶和饼茶。

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加工步骤后,风味截然不同。

散茶的加工,仅需将茶青鲜叶萎凋、干燥,就能制出成品。

而饼茶,要建立在散茶基础上,经历蒸软、包揉、压制、定型、烘干等。

为此,散茶更多体现原汁原味,极尽天然。

而饼茶的风味,相对要更醇、更成熟、更饱满一些。

两者之间在后期陈化方面,根本就是走向两条不一样的路。

曾有一位外国诗人写诗,诗名是《一条未走的路》。

“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很遗憾,我,一个过路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

对一款茶而言,散茶与饼茶是两种不一样的“茶生”际遇。

变量不同,没有可比性。

对广大茶友而言,则并非如此。

散茶清丽,饼茶熟美,两者各有千秋。

在选择时,大可根据个人偏好,进行选择。

实在拿不定主意时,两者同时购入,放在一块对比着慢慢喝,未尝不可!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咏弓下半句,唐峻洋,元彪碧血剑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