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白茶、岩茶、红茶的正确茶水比例,老茶客亲自示范,干货收藏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1-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喜欢黄昏,初冬尤甚。

当薄暮吞噬白日的喧闹,一切变得肃穆,最亮的总是东边的那颗金星,它慢慢移动,到了南边。

看起来那么近,又那么远。

人类对于宇宙的好奇,总是无穷。

在亿万星系的广袤浩渺中,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位置与渺小,还会不矜不伐吗?

除了沉默,唯有虚心与谦卑。

无事,便准备泡杯茶,暖暖身子。

突如其来的降温,萧萧瑟瑟,这么冷的天气,正适合在屋里喝茶,写字,陶陶然。

不一会儿,不大的房间里,茶香氤氲,周身也暖和起来了。

满血复活,继续回答茶友的提问。

收到一位茶友的留言:我自己泡的茶,要么太苦要么太淡,该怎么办?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茶圈里十分常见。

究其原因,还是和冲泡方式不当有关。

《2》

学泡茶,首先要学会控制茶水比例。

什么是“茶水比例”?

顾名思义,就是茶叶与水的比例,要恰到好处。

泡茶时,关于投茶量的多与少,是很有讲究的。

如果投茶太多,水太少,就会导致茶汤苦涩,甚至难以下咽;

反之,水多茶少,则会让汤水滋味寡淡,过于无味。

因此,投茶量要不多不少正正好,才能呈现出好茶的原汁原味。

相信不少刚刚接触泡茶的新人,都有把茶泡得又浓又苦涩的经历。

一不小心,茶水比例失衡,茶汤就浓了,即使后续加水稀释,滋味也不理想。

所以,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泡得一手好茶的人,在各种场合往往都比较“吃香”。

另外,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茶水比例。

以110毫升的盖碗为例,在冲泡白茶、岩茶、红茶的时候,各有差异。

正常情况下,市面上泡袋装的红茶,普遍是5克,而岩茶则是一袋8克。

这个净重量,用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来冲泡,刚刚好。

想必茶农们也深知,按照这种茶水比例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曼妙,大众喜爱。

再说到白茶,通常是散装或罐装。

如此一来,就无法做到像泡袋装的茶叶那般,一次一袋。

想要精准投茶,就需要克秤的帮助。

仍旧是110毫升的盖碗,泡白茶,投茶5克足矣,有利于泡出浓淡适宜的茶汤。

其实,很多人对所谓的“标准投茶量”持反对意见。

这部分人的看法是,泡茶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不应该有所谓的标准。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喝茶喜好,这点不假。

但我们平时所说的“标准”,是指排除个人习惯,经过反复试验,能够被大多数人的味蕾所接受的滋味。

当然,如果是一个常年喝惯了浓茶的茶友,早已习惯了苦涩浓烈的味道。

突然让他按照标准来投茶,必然会觉得茶汤寡淡无味。

基于这样的情况,以上提到的标准投茶量,肯定是无法满足这些茶友的味蕾的。

唯有加大投茶量,让茶汤颜色变得深沉,滋味变得浓酽,才能满足他们心中的“标准”。

然而事实证明,长期饮用浓茶对身体并无好处。

淡茶温饮,才更养人。

《3》

话又说回来,有些茶客认为称茶是多此一举。

在他们看来,喝茶喝多了,喝出经验了,直接靠感觉就行了。

又或者是,用眼睛看,差不多就行了,不需要特别精准。

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了。

一来,不是每个人都拥有20年,甚至30年的喝茶经验。

即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取茶、喝茶,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

人不是机器,无法像克秤一样做到分毫不差。

并且大多数的茶客,还处于摸索的状态,对于泡茶这件事,尚未熟练。

因此,用克秤称茶并非是多此一举,反而很有必要

不同的茶类,特别是散茶,条索(条形)大小不一,目测同一个体积,但未必是同一个重量。

就拿白茶来说,同时抓一把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白毫银针是芽头,体积小,装满了大半个盖碗,估摸着有7、8克,超重了。

寿眉连梗带叶,即便装满整个盖碗,甚至超出盖碗,才勉强达到5克的标准。

由此可见,光是用眼睛“看”,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

若完全相信手气,就会造成泡出来的茶汤,有时候太浓,有时候太淡。

而口味不稳定,必然会失去好的口感。

曾经有茶友来问,连你这样天天喝茶的人,也要用克秤称茶啊?

那是自然!

如果我们连投茶量都搞不准,又如何判断一款茶的好坏?

难免会错过好茶,又难免会被劣质茶所蒙骗。

就连我们平时给大家附赠的茶样,也都是要手动称重,绝非靠感觉一把抓。

因此,想要泡出好喝的茶汤,就要从精准投茶开始。

《4》

家用的小型克秤,价格不贵,某宝就有。

在称茶的时候,可以将茶则当作托盘。

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我们欣赏干茶的外观,称重完成后,还可以直接把茶叶倒入盖碗中,很方便。

不过,平时为了节省时间,也会直接用盖碗称茶。

称茶的时候,先把克秤的开关打开,放上盖碗或茶则。

紧接着,再按下“去皮”,让重量显示为0。

这时候,才开始正式称茶,在盖碗中投入适量的茶叶后,就可以冲泡了。

有时候,相信感觉,倒不如相信机器。

泡茶,需要实事求是,而不是运气。

虽然在大众眼里,称茶是一种较真的行为,熟练了之后,差距也就0.1、0.2克,根本微不足道。

如果具体到茶叶本身,可能就是多一根茶叶,少一根茶叶的问题。

但对于当今如此精细的品鉴,这零点几的差距,很有可能直接给茶叶分了等级。

投茶少的这杯茶汤,明显不如标准投茶来得醇厚,饱满,有韵味。

那么,这种细微的差别,反映在价格上,也许就是上百元的差别。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将称茶视作一种麻烦,换个看法,这是一种仪式感。

在面对好茶的时候,再多的准备工作,都不过分。

闲来无事时,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品一杯好茶。

从烧水开始,烫壶温杯,称茶投茶,环壁注水,快速出汤,沥干茶汤……

把每一个步骤做到标准,做到完美,做到极致。

那么,就离成功不远了。

《5》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

古往今来,不少人因为细小的事情而失败,同时也有人因细小的事而成功。

事实证明,注意细节的人,更能干成大事。

即使是泡茶这件平常事,每一处细节,都不允许我们疏忽。

好茶好器都备好了,但唯独茶水比例掌握不好。

那么,再好的茶,再好的水,再好的技术,也总是觉得味道不对。

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

而细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其实,细致一些,没什么不好。

缺乏细致,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是个大马哈,不够靠谱。

喝茶是享受自在的过程,好喝,才是王道!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保佳适,拉菲娱乐,铁艺栏杆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