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茶叶是该随手投,还是用克秤称一称?不听“忠告”的我,却喝对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1-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遇到有人过来抬杠。

“没见过谁泡茶用克秤的!”

嗯,又是一个典型的“我认为”。

就像当年黄教主脱口而出的油腻金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说实话,这种观点太井蛙之见。

自己没见过,不代表茶叶圈子内没人用秤称茶。

那天看到这条留言时,刚好在武夷山和几位朋友喝茶。

有朋友当场就说了,早在很多年前,他就买了把电子秤,用于试茶称。

“当时,周围的人就像看神经病一样,现在见怪不怪了。”

“如果是试茶,那些‘随手抓’的人根本没走心!”

闻言,也有人在附和。

“就是啊,电子秤又不贵,实在不行,还可以去买那种药店称中药的小秤,又拉风又实用,还不用加电池!”

事实证明,在泡茶这件事上,还真的不能太犟。

称茶用克秤,好处多多。

没有必要像老古板那样,对克秤持这么大的偏见!

《2》

克秤称茶好处一,节省好茶

很多时候,泡茶时,随手一抓就直接泡茶。

后果往往是,投茶过多。

特别是,像白毫银针、龙井绿茶、金骏眉等。

它们的身形相对细小,干茶体积不会太过蓬松。

与此同时,实重其实不轻。

以白毫银针为例。

它的芽头粗壮,圆鼓鼓的,内里饱含着丰富的养分与风味。

如果按古板的老方法投茶。

随手一抓,凭手感来估算;

看干茶体积,估算其放进盖碗内的高度;

按心情来定,投茶多一些,少一些无所谓。

那么,这种误差性极大的投茶做法,势必会导致浪费!

用标准110毫升盖碗泡茶,若用5克干茶就能泡出毫香四溢,鲜香醇爽的美味茶汤,何须用到8克、9克?

这会将茶味闷浓不说,还会造成巨大浪费。

以现在的市场行情价看,白毫银针的身价可不低。

高山原料,标准采摘,日光萎凋,精心烘干的优质银针,即便是新茶,要价一两千也是常事。

像生态银针、头采银针、抛荒银针、荒野银针等,更是产量少,风味独特,市面上能卖到高价。

市场经济里,价格不会脱离价值而存在。

考虑到好茶的入手成本不低,泡茶时更需要精打细算。

用克秤称重,确保投茶不出现误差。

这样既能节省好茶,又能高效呈现绝佳茶味。

一举两得,如此双赢的做法,何乐而不为?

《3》

克秤称茶好处二,避免泡淡

不同的茶叶之间,体型差距甚大。

如果说,白茶里的银针,外形尚且显得娇小玲珑,模样精致。

那么,寿眉就完全不一样了。

尤其是,寿眉里还有春茶与秋茶之分。

春寿眉,相对还算清秀。

但秋寿眉,则是梗叶张扬,形似茶界张飞。

单看梗叶蓬松的寿眉,极易造成视觉误差。

很多时候,当你看着一捧蓬松的寿眉,心里认为它已经远远足够泡一次茶。

事实刚好相反。

这些枝横叶阔的秋茶,不过是个纸老虎。

沸水一冲,舒展的叶片立刻吸水,逐渐变软塌下去。

所以,大家千万别被这些蓬松的干茶外形给骗了。

泡茶时,与其跟着感觉来投茶,不如用克秤来得更靠谱。

用标准110毫升白瓷盖碗,泡白露茶、秋分茶时,称重满5克后,盖碗内得是满满当当的才行。

若是担心干茶太过蓬松,影响前两冲的注水发挥(往下注水时,热水容易溅出、洒出。)

那么,也有对策可以解决。

建议将寿眉散茶的梗,稍微拗折,再适当规整。

让干茶可以在盖碗内,妥帖放置。

注意了,是拗茶梗不是拗叶片。

若是拗断了叶片,破坏了叶表的蜡质层完整性,反而不利于茶味的循序渐进释放!

《4》

克秤称茶好处三,避免常喝浓茶

茶叶圈子里,有一部分茶客,偏好喝饼茶、沱茶、砖茶等紧压茶。

然而,这些经过压制的茶叶,在泡茶前需要撬开。

撬出适量茶叶,准备冲泡。

至于“适量”二字,就大有学问了,非常不好估算。

如果是泡白茶,那么,散茶饼茶都一样。

110毫升标准盖碗,投茶5克即可。

当在泡饼茶时,如果没有称重,而是选择随手掰。

这部分掰下来的茶饼,容易超重。

很多时候,看似薄薄一片轻巧的茶饼片,实际分量却不轻。

注入沸水冲泡后,这部分紧压成团的茶叶,又会再次舒展起来。

像是泡发后的紫菜。

也像蔓延出来的海藻。

再加上,在撬茶饼与茶砖时,不论撬茶技术再好,都会弄碎些许茶叶。

碎茶的茶味浸出快,滋味更易释放。

此时,投茶过多的后果,必然是茶味易浓!

对广大茶客而言,长期喝多了浓茶,可不是好事。

当你长期喝浓、苦、重口味的茶汤时,会令舌面上的味蕾形成记忆。

味蕾被这些滋味过分浓郁的茶汤,反复刺激多次后,会变得不敏感。

需要更强烈的刺激,让能让它感觉“有味”。

如此一来,长期喝浓茶的结果,就是饮茶味觉不够灵敏,试茶水平下降。

老早就忘了,好茶是喝香清甘活,而不是浓烈重口味!

《5》

克秤称茶好处四,试茶更体现专业度

有一说一,试茶是一件严谨的事,来不得随意与马虎。

那些自诩自己泡茶多年,功力了得,能做到一抓一把准的人,未免太自负。

随手投茶,没有称重,没有遵照特定茶水比例去冲泡。

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根本没有可信度!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国家标准里,对评茶流程作出了严格细致规定。

称量工具,要用天平,感量是0.1克。

甚者在精制茶取茶时,也有上段茶、中段茶、下段茶之分。

通常要等摇匀后,再称取所需茶样。

不然,上段茶太粗,下段茶太细多碎末,泡出来的香气、滋味都会有影响。

这点也不难理解。

当你打开一箱完整的茶叶时,最顶上的茶,外形相对会更完整。

而箱底的茶,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容易产生茶叶断裂。

这部分体积细小的碎茶,便会自动沉底。

所以,在试茶评茶时,从专业稳妥角度看,要尽量让各部分的茶叶匀称。

接着再精准称重,才能得出客观、真实、合理的试茶结果。

眉毛胡子一把抓,随手抓一把就直接泡茶,这样体现不了专业范!

《6》

最后,还可以补充一点。

克秤称茶好处五,是能体现出仪式感!

平日在家泡茶,倒是用不着太复杂的配备。

选小巧、便携、易收纳的电子克秤,绰绰有余。

这样的电子秤,平日里除了可以称茶。

还可以在烹饪时称食盐、称黄油、称白糖,避免操作失误,让生活更有滋有味。

今日是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

如果将春节,比拟做一树花开。

那么,腊八就是最先冒出红晕的花骨朵。

先露出一点先声,是奏响旧历新年的序曲。

过节,本就是调剂平淡生活的仪式感。

而泡茶时,用克秤称茶,不仅能体现精致范儿,还能体现仪式感。

此外,还能避免茶味过浓或偏淡,实用性强。

既然用克秤称茶优势多多。

那在春节的茶桌旁,泡茶待客时又怎能少了这样一把小克秤?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乌审旗牧人,性教育网站,柔术一字马见b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