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山场苦、品种苦、工艺苦,武夷岩茶不仅有香气,还有高级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2-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留言。

“你别老是说岩茶这苦那苦了,没有苦味哪来回甘,没有涩哪来生津!”

从这提问姿势看,对方字里行间的情绪表达很是激动。

呃,这一早就是陈年老黄历了。

苦不能回甘,涩不能生津。

现实里,喝起来不苦不涩,但却能长久回甘生津的好茶,多的是。

回甘本质属于延后表现的甜,类似你吃大米饭时,经过咀嚼后尝出甜味。

生津和涩无关。津是津液的简称,说得通俗些,就是口腔内分泌唾液。

原本,口腔唾液分泌实属常事。而饮到好茶后的生津,嘴巴里会感觉凉丝丝的,沁凉感和薄荷感明显。

颇有《七碗茶歌》里写的,犹如清风习习,轻抚喉间。

嗯,这种感觉,用一个汉字来概括,就是很“润”。

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润泽感,和生涩、酸涩、涩麻带来的尖锐感,堪称天壤之别。

SO,又怎能混淆视听地认为,苦能回甘,涩能生津呢?

上周末,又有茶友在私信问。

“能聊聊岩茶的高级苦吗?听人说,三坑两涧里的慧苑坑,从里面产出来的茶,或多或少都带点苦。”

闻言,先是纳闷,岩茶有高级苦?

不对,苦就是苦,哪里分高级和不高级!

话又说回来,岩茶里,时常能听老茶客将山场苦、品种苦之类的名词挂在嘴边。

下面且来扒一扒背后的真相。

《2》

是不是某些山场的岩茶会自带苦感?

这是个庞大命题。

正岩的诸多山场里,大大小小相加起来,不计其数。

但将范围缩小些,慧苑坑产的茶,会不会拥有所谓的“慧苑苦”?

讲真,慧苑苦这个名词,实在太颠覆大众的认知。

慧苑坑哎,著名的三坑两涧之一,典型的坑涧地形!

作为一个纵深宽广的天然大盆地,慧苑坑内不缺植被(巩固水土),也不缺涧流滋润(有章堂涧穿坑而过,一旁还紧挨着流香涧),更不缺云层和山石遮挡烈日,提供柔和的日照条件。

就这样的自然条件,若说位于正岩核心山场的慧苑坑,产出来的茶还是带有明显苦意,那不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啊!

作为典型的正岩好茶,慧苑坑里产出来的好茶,如慧苑老丛水仙、慧苑高丛水仙、慧苑老丛铁罗汉、慧苑肉桂。

以及慧苑下属山场里的竹窠水仙/肉桂,鹰嘴岩水仙,章堂涧肉桂等。

它们的风味特点,肯定也不是轻飘飘的“慧苑苦”就能概括的。

而是汤水远比一般正岩茶,来得醇厚、稠滑、饱满、细滑、有浆感!

与其说,XX山场的茶会拥有山场苦。倒不如先提前琢磨清楚,生长环境的温度、光照、湿度、土壤、水分条件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具体枯燥的茶树栽培与管理等农学知识,麻花不愿意搬书。

简单说两点常见规律。

光照强烈,多强光少柔光的地方,茶树鲜叶内部生成的,呈苦的咖啡碱,呈涩味的茶多酚含量越高。

日均温过高,缺少云雾滋润的地方,茶树生长势头猛,但内质积累时间有限,养分不高,容易凸显苦涩味。

武夷山的先民们,最早在如今正岩范围内的岩隙、岩凹、缓坡等地,利用天然有利地势,开山种茶时,看中的正是这片地方的温光水气土,利于种茶。

所以,在光照适中,土壤肥沃,小气候清凉的条件下,若说正岩XX山场的茶,拥有典型的山场苦,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3》

岩茶有“品种苦”的说法吗?

有一次在和朋友们,聊起肉桂和丹桂的区分。

丹桂是奇丹和肉桂的杂交肉桂,这一品种也继承了肉桂里特立独行的桂皮香。

但和肉桂稍有不同,奇丹的茶汤喝到嘴巴后,会带有几丝苦底。

咦,苦底?

这是说,岩茶里有品种苦吗?

讲真,若想按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

岩茶里,有不少品种喝起来是很有辨识力的。

而增加它们独特个性的地方,正是苦底。

武夷岩茶里带有苦底的品种,除了奇丹外,黄观音也是一大典型。

记得夏天时,头顶着七月的阵阵暑热,当时在武夷山喝到不少小品种茶。

金牡丹、黄观音、金观音、黄玫瑰、奇兰、瑞香……

其中,较常喝到的品种,当属黄观音。

彼时,岩茶主流的水仙肉桂还未正式上市,而焙火程度轻的黄观音,抢占了这块市场空档,十处笙歌九处在。

不过黄观音这个品种比较特殊,不管火功是轻是重,一入口先是给你一场高扬的花香,香气甜美馥郁,香得透天。

然而,还没等你细细欣赏体会,一股绵绵不绝的微苦泛起。

以至于,口腔中能辨识到的滋味层次,错综复杂。

似甜似苦,又有花香相伴。

但好在,这阵子苦不至于让人难以忍受,很快就会化开。

将风味主场,让给花香。

同时,也因这种戏剧化的风味层次,让许多茶客对黄观音平增好感。

认为它比起那些平铺直叙,只会以香气猛烈压人的高香小品种,来得层次更精彩!

从这种喝茶体验看,黄观音的这层微妙苦底,恰似画龙点睛。

点睛落笔之处,若是巧妙,那么,可歌可叹。

要是点不对地方,苦味极浓,喧宾夺主,影响整体喝茶体验,那便会成为彻头彻尾的败笔!

《4》

岩茶里,有工艺苦吗?

工艺苦这个说法,听起来不伦不类。

因为各家在做岩茶时,没人会特意将岩茶往苦了做。

除非是,工艺不到位。

换句说法,岩茶的工艺之苦,实则是制茶失败的产物。

遇到这种情况,敬而远之为好。

制茶时,岩茶初制做青环节没做好,走水没走透。

做出来的茶,喝起来就会有股类似夹生的苦味。

打个比方,就是生啃苦瓜那般的苦,可比将苦瓜炒熟做成菜后,苦味来得更刺激猛烈!

后期焙茶时,焙火太心急,焙茶温度过高,也会将茶做苦。

这种苦,尝起来焦焦的。

落到喉部后,甚至会有锁喉、口干、越喝越渴的毛躁感。

这种由工艺带来的苦,万万要不得。

当然,说到这,想必也有部分看官看懵了。

一会是山场苦,一会是品种苦,一会又是工艺苦。

这苦那也苦的,普通茶客在买茶时,该如何分辨?

看苦味能不能化开?

看这阵苦味需要多长时间能化开?

看除了苦味外,是否还伴有焦味、酸味、闷味等负面茶味出现?

通常,苦味能快速化开的岩茶,还是值得原谅的。

另外,在微苦之余,伴有馥郁茶香,甘润饱满茶味,以及美妙回味的岩茶,瑕不掩瑜,仍是佳品!

《5》

对喝茶而言,苦就是苦,没必要将其复杂化。

管它是山场苦、工艺苦,还是清苦、酸苦、辣苦。

总之,苦味太过明显的岩茶,一概不是上品。

之前听过一个说法,“清苦不是苦味!”

当时对方还举了一个例子。据说,某款慧苑的老丛在泡过十几冲后,尾水会有清爽且带草本气息的苦底,口腔内凉意自来。

这种苦就是清苦,是舒服的苦,不应该一概否决。

当时,麻花的对应是不置可否。

评茶时,喝出不同观点与想法,再正常不过。

但按对方的描述,对方口中的清苦,其实更像是粽叶香+草木凉意+喉间清凉感的组合。

这时,用饮茶后喉间有清凉感来形容,更能避免产生歧义!

苦就是苦,甜就是甜,鲜就是鲜,香就是香。

五味之间界线一目了然,没必要混为一谈!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地暖锅炉,侠侣网,美国好声音第八季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