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什么样的茶才有回甘?白茶、岩茶、红茶,都是越苦回甘越强烈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0-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周末去了朋友的茶舍。

上次来还是春天,三四月份的时候,也是下午。

茶舍院子里的桂花开得正香,斜阳的余晖照在内河上,透过二楼露台的蔷薇枝条望出去,只觉万物自得,只想岁月静好。

品了茶,聊了天,听着露台上风铃的低吟。

期间,朋友谈到了最近听到的一个“奇葩观点”。

他说,“有人和我辩,说回甘是越苦涩的茶才越明显,这不是胡扯吗?照这么说,喝中药也讲回甘了?”

自己先是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无奈地笑了。

如此浅显的道理,却有很多人被蒙在鼓里,不明事理。

俗话说,先苦后甜,苦尽甘来。

本是用来比喻经历了生活的磨难,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而如今也用在比喻茶汤的滋味,很多人认为,苦涩味越是明显的茶,回甘越明显。

那么,茶叶回甘的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

茶圈中,许多人以“回甘”判断茶叶品质的高低。

理论上来说,的确是好茶才会拥有强烈的回甘和生津,而劣质茶的回甘很弱。

但前提是,真正明白什么是回甘。

如果真的按照某些人所言,越苦涩的茶叶,回甘越好,那么,难道越苦的茶叶品质越高吗?

大错特错了。

茶叶中所蕴含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是茶汤苦涩滋味的主要来源。

虽然不可避免的,不论什么茶类,都或多或少含有些许苦涩物质,但这种苦涩感是可以缓解,甚至避免的。

绝大多数的名优茶,它们的生长环境优越,内含物质充足。

比如,太姥山高山茶园,海拔在600米及以上,人烟稀少,生态良好。

身处茶园里,便能感受到一股城市里所没有的,沁凉爽朗的气息。

不仅胜在高海拔,更重要的是,这里拥有近乎完美的“温、光、水、气、土”条件。

要知道,这5个要素,是决定植物生长的关键。

适宜的温度,柔和的光照,充足的水汽,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壤。

因此,茶树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产出的茶叶品质自然是极高的。

体内丰富的茶氨酸物质,让高山白茶的汤水拥有了强烈的鲜爽感,也有人将其称为“高山韵”。

归根结底,“好山好水出好茶”,造就了白茶的高品质。

与此同时,茶多酚的含量适中,而咖啡碱的含量偏少,造就了层次丰富,而不容易苦涩的汤感。

再加上后续,当地茶农们的精湛技艺,最终决定了茶的味道。

即使不苦不涩,也有回甘。

然而通常情况下,苦涩感强烈的茶,除开冲泡的原因之后,往往品质存在缺陷。

可能是产区不佳,生长的时候遭遇了强烈的光照,催生出了过量的苦涩物质。

也可能是工艺不当,走水不畅,多余的苦涩物质没有顺利排出。

种种原因,都造成了茶叶品质不佳。

冲泡出来的茶汤,鲜爽感薄弱,且带着挥之不去的苦涩感。

如果奔着“苦尽甘来”寻找好茶,那么,以后选茶只能在烂茶里徘徊。

那些苦得化不开,却在喝口水后觉得甜的茶,那并不是合格的茶。

《3》

苦尽甘来,实际上是一种味觉的对比。

当你喝到了一杯很苦的茶以后,即使是喝白开水,都觉得清甜无比。

其实不仅仅是苦茶,苦瓜、黄连、中药,以及大多数会带来苦涩感的东西,都能拥有“苦尽甘来”之感。

用一个更专业的词来形容,称为“感觉对比”。

我们身体的感觉,会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譬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如此所说的,便是嗅觉适应,和味觉对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真正的回甘,是一种极为美妙的感觉。

回甘产生的原理,其实是汤水中丰沛的物质与口腔唾液中的蛋白质相结合后,形成了一层分子膜。

有了这层分子膜的短暂存在,便隔绝了舌面和茶汤的接触。

可以说,我们的舌头进入了“休眠状态”。

但片刻之后,当分子膜破裂,味蕾又重新恢复了正常,变得灵敏,便又能感受到茶汤中的清甜感。

这是一种难得的味觉享受,非苦尽甘来能够媲美的。

这样的回甘,才能真正代表好茶的韵味。

至于在实际喝茶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茶回甘快一些,有的茶回甘慢一些。

其实,是内质差异所造成的现象。

高山白茶的养分充足,冲泡后,汤水丰腴饱满,自然回甘明显且强烈。

甚至于有一些高山白茶,由于经历了特殊气候,如倒春寒、干旱等。

秉持着“浓缩就是精华”的道理,生成了大量的甜味物质,入口便是满满的清甜感。

等不及到回甘里才涌现,因此,打从一入口开始,便显山露水。

而一些产区不佳、工艺不当的白茶,内质匮乏,回甘便略显薄弱,也不够持久。

这,便是品质上的区别,养分积累上的差异。

所以,别听那些忽悠你的人告诉你,苦到发麻后的甜才叫回甘。

没有一种回甘,会让你的味蕾甚至身体来排斥喝茶,而选择喝水来寻求味觉对比的甜味。

《4》

有的茶,讲究甜味。

六大茶类中,红茶对于甜味的要求,格外苛刻。

从审评术语中就能看出,鲜浓、甜爽、甜和、浓强、甜醇等,都和“甜”挂钩。

但是,回甘和“甜”并不完全一样。

除了红茶外,绝大多数的茶类,并非入口即甜,而是回甘里不断涌现的甜。

甜丝丝的,还混合着生津感。

茶汤咽下以后,茶叶的鲜爽感和清甜感,会让舌面瞬间成为一个泉眼,津液缓缓释放。

就像是山间的清泉,清甜无比,沁凉幽深。

喝过好茶的人,无论白茶、岩茶、红茶,都会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告诉别人,回甘不仅有,还很持久。

并且,回甘伴随着生津、鲜爽的汤感,加上层次丰富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

当然,这种美妙的甜,我们不称为甜。

而是赋予了它一个更贴切,更高大上的名字——回甘。

是一杯好茶席卷了感官之后,返回来而生成的甜味,是汤水中饱满的养分,所残留下的物质所形成的甜。

如果叫作“回甜”,就太普通了。

甘甜,虽然密不可分,但又不是完全一样的。

就像甘草,甘薯,油甘,如果把甘通通替换成甜,是不是很奇怪?

所以,回甘就必然要叫回甘,才能体现出好茶的风骨,而不至于落入俗套。

《5》

相比普通的甜,回甘更加难得。

如果想要体验“甜”,从白砂糖中就能获取,不必花费太多的心思。

而如果想要感受回甘,就没那么容易了。

许多人说,有回甘的茶,才是好茶。

从本质上来说,并没错。

但实际情况是,每个人对味道感受的灵敏度不一样,对回甘的理解也不同。

有人追求“苦尽甘来”,也有人追捧“入口即甜”。

可以说,在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种回甘的不同表现。

因此,喝茶用回甘和生津去判断品质,只能作为标准之一,而不能成为唯一。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该知道,浓酽苦涩,非好茶真味。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红豆歌谱,简康,德云社成立20周年开幕庆典 2016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