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白茶、红茶、岩茶、绿茶、普洱茶,一款茶耐不耐泡,跟什么有关呢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0-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好茶,是有标准的。

香气绝佳,是一个;

汤稠水滑细软,是一个;

回甘生津韵味持久,是一个;

耐泡,也是一个。

并且,因事关喝茶的性价比,耐泡是不少茶友买茶时极关注的地方。

香,有很多种,花香、果香、毫香、竹林香、松烟香、桂圆香、桂皮香、木质香……香型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不同的茶客,钟爱不同的香型,有人喜花香,有人爱蜜桃香,有人专情于药香,莫衷一是,因此很难得出公论,拥有哪一种香型的茶,就是好茶。

茶汤口感的稠滑细软,也能分出好几类。

有香香滑滑的,有浑厚凝重的,有清新爽口的,有鲜爽清甜的,琳琅满目,任君所选。

只要茶汤喝入口,有内容,浆感明显,有醇厚饱满感,都能带来美妙无比的茶味体验。

在众口难调下,就算讨论三天三夜,也证明不了哪一种汤感的茶,才是绝世好茶。

至于说到韵,就更虚无缥缈了。

岩茶有岩韵和岩骨,白茶里的银针拥有独特的毫香蜜韵,而铁观音里又拥有春水秋香的韵致。

江山代有“好茶”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很难得出定论,究竟哪一种风韵,才是好茶的公认模板。

相比下,耐泡次数就显得直观很多。毕竟耐泡与否,可以用具体数字去体现。

哪怕是白纸型的新人,哪怕是再不懂茶,哪怕在买茶方面毫无经验,只要代入数字去量化后,立马就能分出高下。

假如说,你的茶只泡三冲就变淡,而我的能泡十来冲。到底谁更耐泡?

用数字来话说,答案一目了然,简单又直接!

不过,提到耐泡与否,在白茶、红茶、绿茶、岩茶、普洱茶里,茶叶耐不耐泡,跟哪些因素相关呢?

《2》

第一,产区环境。

茶叶耐泡,离不开丰富内质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内质丰沛的好茶,离不开先天优渥的产区环境打基础。

平均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符合茶树生长的喜温天性,又不至于遭受冻害;

日照时长适中,半阴半晒,阳光经云层漏洒下来后,能形成温和的漫射光,利于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效率,茶树不会遭受强烈光照直晒、暴晒、晒伤;

水汽充足,年降雨量适中,茶树生长季时能遇上三晴两雨、风调雨顺的好天气,终年多山间云雾滋润,茶树的喜湿天性得到照顾后,更能留足精神积攒内质;

空气清新洁净,远离喧嚣,远离道路扬尘和汽车尾气干扰,常年可以呼吸到洁净的山风,更利于好茶生长;

土壤内富含氮磷钾等养分,茶园旁有林木遮阴,有落叶鸟粪提供腐殖肥料,再加上土壤透气性好,不易结块,茶树根系更能快速吸收养分,又不容易因土质黏性重,导致烂根。

温光水气土等自然生态环境绝佳的地方,人待着舒服,茶树生长也舒适。

拥有了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后,更能出产高品质的茶叶!

不论任何茶,包括红茶、绿茶、白茶在内,一应如此。

《3》

第二,制茶工艺。

虽说,各大茶类的制作方式不同。

绿茶要及时杀青,岩茶要做青和焙火,红茶强调恰到好处的发酵,白茶不揉捻、不杀青,主要是长时间萎凋和精心烘干。

各类茶的制作要领,皆不相同。

但从茶叶耐不耐泡,可以倒推制茶工艺是否精良。

绿茶若是放进锅内炒青时,温度过高,操作失误,会导致内质受损,品质下降。

红茶揉捻、发酵时,一旦发酵过头,不仅容易让做出来的成品带有酸味,还会因茶味物质受损,变得不耐泡。

武夷岩茶在焙火过程中,若焙茶温度过高,没有及时翻焙等,导致茶叶焙成焦炭后,干茶条索们形容枯槁,压根就泡不出好滋味,更别提耐泡了。

白茶同样如此,萎凋+干燥等制茶工艺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

若茶青采下后,没有及时摊晾,或者摊得太厚,或者摊晾时温度太高,都会影响成品质量。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在一个领域内做到精通,离不开用心专研,这是公理。

如果只是草率加工,或者半道转行进来学做茶,但又沉不下心来努力专研、学习与琢磨。

那么,最终加工出来的茶,品质难以理想。

不好喝,香气弱,韵致差,茶不耐泡等状况,自然成了家常便饭。

《4》

第三,储存条件。

干燥的茶叶成品,怕潮湿,怕异味,怕挤压弄碎。

茶叶保存基础原则,离不开密封、避光、干燥、无异味等多重条件。

已经拆封过的绿茶,外包装没有完全密封就直接放进家用冰箱冷藏格,等到再打开出来时,茶叶早已经色香味劣变。

至于说,买到玻璃罐装红茶,说明商家太不专业,因为透明的玻璃罐丝毫不能挡光。

在存茶时,光线的长驱直入会诱发茶叶内部的香气、滋味变质。

买了一饼白茶寿眉后,随手放进密封袋内,喝茶时便扯开袋子,取完茶后,再顺手捏上袋口。

殊不知,这样的密封袋的塑料拉链条,容易受到老化磨损影响,密封性差,仅供临时存茶。

长期存白茶,还是用三层包装法为好。

若是密封袋内的饼茶在三两月内喝不完,放到最后,肯定得跑气了。

可见,一旦在存茶做法上疏忽大意,即便原先品质再出众的好茶,也会逐渐江河日下,品质一日不如一日,光景越来越差。

没隔多久,就会彻底变味、发酸、严重变质。

等到最后,这款茶耐不耐泡?倒是其次。

这款茶还能不能喝,才是头等大事!

《5》

第四,采茶标准。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采摘标准。

万物生长有时,太早或者太晚,都不是好事。

提前采太嫩,采下来的茶青相当于是“早产儿”,内质发育尚未成熟。

而过迟采茶,错失采茶良机后,采下来的茶青又会太老,内质流失严重。

会导致最终的茶叶成品,内质积累有限,茶味匮乏。

泡茶时,还没能泡开三、四冲,滋味感便彻底下降。

以寿眉的采茶为例。

之前有茶友发来一张茶饼图片过来鉴茶,开门见山问,“你看,我买的这饼2011高山寿眉,品质如何?”

点开图片一看,最为抢眼的,是饼面上那长长一截的茶梗。

目测过去,起码有三五厘米,看起来就像小木棍。

“这梗也太长了吧。”

茶友不解,按他的理解,寿眉就是粗梗大叶的,采茶时会连梗采下,这很正常。

其实不然,背后大有玄机。

寿眉的采茶标准,是采摘特定茶树品种嫰梢的一芽三叶、一芽四叶。

白茶里,寿眉的梗,是有要求的。

最直观的地方是不能采太老。尤其茶梗内部纤维变粗,已经木质化后,用手一掐根本掐不断时,说明这样的茶已经不适合采摘了。

若是强行采下,做出来的成品只会是味薄、茶味寡淡、不耐泡!

《6》

第五,整碎程度。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外观。

以绿茶为例,有卷曲形,有扁平形,有片状形,有颗粒形……

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形态丰富。

这其中,在茶叶内质积累相当,品质实力差距不大时,干茶外形越是完整,茶叶越耐泡。

当你在泡茶时,发现茶叶特别碎,随手从袋子内抓出一把茶,几乎找不到完整成片的茶叶时。

那么,碎茶相对而言,耐泡表现会差一些。

因为,碎茶的滋味浸出速度极快。但凡一沾到热水,茶味物质便会像喷薄而出的火山,一触即发。

稍不留神,碎茶们便会释放出大量茶味,导致茶汤滋味感极浓郁。

所以,碎茶们在冲泡时,更需要严格控制浸泡时间。避免因茶味物质释放过多,导致滋味变浓。

相比下,抛开香气、滋味不论。

单从耐泡次数上,叶片保留相对完整的茶,可冲泡次数会更多一些。

《7》

第六,冲泡方式。

茶圈内有不少以讹传讹的流言。

比如,有人说,绿茶没有岩茶、普洱等大叶子的茶,来得耐泡。

其实,这是错的。

正本清源,肃清谣传,要想弄清楚背后的真相。

最主要的,有这三点。

首先是前文一直反复强调的,茶叶内质积累,品质高低。

其次是泡茶工具的选择,用保温杯泡茶再怎么样也不会比得上盖碗、茶壶来得耐泡。

最后是投茶量的多少、浸泡时间长短等。

投茶量,与冲泡次数成正比。泡茶时投茶用量越多,茶味越耐泡。

而浸泡时长,与冲泡次数成反比。当你在泡茶出汤时,闷泡坐杯时间越长,茶味物质消耗越多,整泡茶会变得越不耐泡。

反之,快出汤,更能让茶味物质有秩序地缓缓浸出,似细水长流般,平均分配到每一道茶汤内。茶汤滋味浓淡适中,喝起来风味更佳。

大多数茶客之所以会觉得“绿茶不耐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绿茶的泡茶主流方式是用玻璃杯泡。

玻璃杯泡茶时,茶水不分离,茶叶用量仅需一小撮,否则整杯茶的滋味会过重。

像200-300毫升的直筒玻璃杯,投龙井绿茶进去,茶叶克重无非是1、2克左右,便已经足够。

用标准容量的110毫升盖碗泡普洱茶、岩茶时,推荐的投茶量往往要用到8克。

投茶量不同,主流冲泡工具不同,决定了绿茶和普洱、岩茶的耐泡次数,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自然不能盲目得出结论。

事实上,品质绝佳的绿茶,不存在不耐泡的问题。

亲自一试,尝试用玻璃杯泡普洱,投茶适量,静置等待片刻。

接着,再用相同的方式,在旁边泡上一杯绿茶。

在耐泡与否上,只有明确冲泡变量,才能得到客观答案!

《8》

在泡茶时,茶味展现如同抛物线。

开场时,缓缓爬升,茶味表现渐入佳境。

落幕时,茶味逐渐淡去,直至落下终止符。

一泡茶,从开场到泡淡。

在逐次细品后,在曲终人散时,可以正式敲定它的耐泡次数。

有始有终,环环紧扣。

世间的美感,藏匿在转换的细节当中。

比如,花的开落,四季的更迭。

晏殊写,小园香径独徘徊。

见落花而伤怀,是很常见的心绪。从落花联想到自己,人生苦短,怎能不感伤?

其实,花开也好,花落也罢。

在开与落当中,隐约能带出某种微妙的感触,触动人心的某一根细弦。

如果没有花落,花凋,花残,怎能让人知道花开正好时节的难能可贵?

像一盆繁闹的假花,远看是生机勃勃,近看是虚情假意,太让人失落!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旧宫生活网,覆雨翻云全集,千方百计舞蹈教学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