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为什么春寿眉新茶泡起来很苦涩?不瞒你说,多半和这3个原因有关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1-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我是一个新人,从来没喝过白茶/平时很少喝白茶,有没有推荐的?”

相信这个问题,大部分茶友都想过或问过。

而很多人的想法是,既然要喝白茶,肯定要选最有代表性的白毫银针啊。

不可否认,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王者”级别的存在。

不论香气、滋味,还是营养价值,亦或后期的收藏价值,都是无可挑剔的。

但个人觉得,白毫银针未必适合新人喝。

一方面,作为新手,还处于尝试的阶段,不一定愿意花大价钱买白毫银针。

另一方面,白毫银针清莹的毫香,以及强烈的鲜爽感,新人很难喝懂。

适合新人喝的白茶,首先价格要亲民,其次风味要比较好接受。

能满足这两点,基本就可以了。

所以,反倒是其貌不扬的寿眉,更受新茶友的喜欢。

尤其,是秋寿眉。

最重要的是,它适合新手冲泡,只要不是刻意闷泡太久,即使不小心出汤慢了,也不至于泡得太苦太难喝。

也有很多新茶友,买的是春寿眉。

但春寿眉的冲泡,不如秋寿眉来得那么轻松,容易泡苦。

比如前两天,就有一位客人告诉我们,他从来不喝春寿眉新茶,因为很苦涩。

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冲泡方式,新白茶也不会苦涩。

而一般人泡春寿眉,导致苦涩的原因,主要和这3点有关。

《2》

原因一:茶水比例失衡

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泡茶的盖碗容量太小,要么,是投茶量过多。

正常冲泡白茶时,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投茶5克足矣。

话虽简单,可这样的标准,很多人难以达到。

曾经就有一位茶友,说按照我们文章里所写的步骤泡白茶,但喝起来总是很苦。

说来说去,也不知道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于是,拍了一个视频发过来。

刚一点开,李麻花就眼尖地发现:“呀!他的盖碗看起来很小,肯定没有110毫升。”

是的,茶友视频里的盖碗,尺寸明显不对,太小。

遂问他,这是多少容量的?

茶友回复道,应该是90毫升的吧,一个人用刚刚好。

你们文章里写的是110毫升,我这个是90毫升,应该差不多吧?

此言差矣!

这里面的差距啊,虽然看起来小,但直接决定了茶汤的滋味。

盖碗的容量小,也就意味着注水量少。

如果没有调整投茶量,依然是按照5克放进去,茶汤肯定就浓了,苦了。

后来告诉茶友,按照原来的茶水比例,相应地减少一些投茶量,再试试看。

果不其然,反馈的结果是:这下泡出来的不苦了,很好喝,很清甜。

这就对了,控制好茶水比例,是把春寿眉泡好的第一步。

另外还有一些茶友,泡茶压根不管茶水比例。

随手抓一把茶叶,就投到盖碗里,注入沸水,开始冲泡。

可想而知,投茶多了,茶汤就苦涩了;投茶少了,又缺少淳和感,总之怎么喝都不对劲。

泡茶啊,还是不能偷懒。

况且,村姑陈的泡茶流程,已经是简化到不能再简化了。

《3》

原因二:出汤太慢,导致闷泡

新茶春寿眉苦涩的高发原因之一,就是出汤太慢。

或许,对于内质不充足的白茶来说,出汤慢一些,也无妨。

让茶叶和水多接触一会儿,让滋味物质更多地释放出来,汤水能变得更饱满,茶味也更足。

但对于优质白茶来说,闷泡成了硬伤。

特别是像春寿眉这样营养丰富,且叶片宽大的茶,内质释放得格外迅速。

只有出汤够快,保证快出水,才能防止苦涩物质过量来到茶汤里,生成苦涩的味道。

浙大的王教授还说过,茶叶内质的释放,是有时间顺序的。

相比茶氨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的释放速度,会更快更迅猛。

而我们都知道,茶多酚和咖啡碱,是苦涩味的主要来源。

因此,出汤慢的最终后果,就是让众人喝到苦涩味极强的茶汤。

当然,闷泡也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主动闷泡。

有些茶友,早就习惯了闷泡,或者说是习惯了喝浓茶。

在他们看来,快出水泡出来的白茶,味道太淡,喝起来没感觉。

只有闷泡后的茶汤,物质过量释放的茶汤,包含了大量茶多酚和咖啡碱的茶汤,才能满足他们的味蕾。

于是,主动延长了出汤的时间,闷泡个30秒甚至1分钟,才倒出茶汤。

而另一种,则是被迫闷泡。

因为是新手,熟练度不足,泡起茶来手忙脚乱,实乃正常现象。

并且,大部分人在家里泡茶,是不会用计时器的。

为了动作的优雅和美观,慢悠悠地注水,再慢悠悠地出汤,自己觉得速度够快了,已经达到“快出水”的要求了。

可本质上来说,还是闷泡。

我们平时所说的“快出水”,指的是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将时间控制在7-8秒左右。

或许看起来很严苛,几乎不可能完成。

但事实证明,有很多人能做到,并且完成得很完美。

关键在于,熟能生巧。

《4》

原因三:盖碗里的茶汤没有沥干

又遇到了一位茶友,同样泡的是春寿眉,同样说按照我们的步骤来泡茶,同样觉得茶汤苦涩。

按照惯例,发来了视频。

首先,他的盖碗没有问题,是标准110毫升的白瓷盖碗。

其次,出汤速度也够快,看来学习能力很强,并且舍得花时间练习。

可到了最后,当大部分的茶汤从盖碗里流了出来,茶友便立刻放下了盖碗。

随即,视频结束。

这也就意味着,茶友的泡茶流程结束了。

很显然,少了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沥干茶汤。

实际上,这也是许多初学者的通病。

出汤时,当手腕翻到一个角度后,就没有继续再翻了,而是觉得“应该差不多好了吧”。

但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让盖碗里的茶汤全部倒出来。

也就是说,碗底还存在一些茶汤,没有沥干。

仔细看过我们家冲泡视频的茶友,或许会发现一个小细节,到了最后的时候,手腕翻转的角度要更大一些。

随着翻转,顺着碗壁,会继续流出少许的茶汤。

最后,一般还要抖几下,尽量让余水从盖碗里被抖出来,做到一滴不剩。

而没有沥干的后果,则是后续泡出来的茶汤,怎么喝,怎么苦涩。

因为这些剩下的茶汤,会沉积在盖碗底部,和茶叶接触,源源不断地释放物质。

这些被提前浸泡出来的苦涩味,不断混入下一冲茶汤里。

让之后的每一冲茶汤,都带着挥之不去的苦涩感。

所以,沥干与否,是决定白茶风味的关键之一。

《5》

看待新茶春寿眉,应该理性。

容易泡苦,不是它的错,而是冲泡没到位。

按照这么说,其实任何优质的白茶,都应该控制茶水比例,避免闷泡,最后沥干茶汤。

否则,苦涩便成了常态。

不过,说春寿眉考验冲泡技巧,也是真的。

从一泡春寿眉新茶里,就能大致看出对方的冲泡水平如何。

就像一面照妖镜,喝一口茶汤,便都知道了。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最大的阳具,ca1707,企业办公室主任职责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