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都2022年了,这4个白茶谣言还有人信,一次讲清楚,买茶不上当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2022年的开始,总得留下一篇文章。

是日,宜追忆过往,宜畅想未来。

给自己,也给那些跟我们朝夕相处了多年的读者,心心相惜的茶友。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年”的感知,是大不同的。

小侄子盼望着长大,以为一年时间,很长很长,用稚嫩的童音说:“姑姑,我又长大一岁了!”

而自己则感叹,时光啊,太匆匆,林花谢了,春红。

去年今天,好像就在眼前,触手可及,这一年怎么就过完了呢?

而前年的今天,疫情已露出端倪,可不就像是在昨天?

犹记得去年还未结束的时候,一位茶友曾问我:“你这样每天写,有意义吗?”

想了许久,最后敲下:“如果能让更多人爱上喝茶,懂得喝茶,那就有意义。”

但敲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些。

喝了杯梅子酒,打开电脑,想看看去年今天写了什么。

一看不要紧,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了。

也许,一两年算不上坚持,但连续三五年、七八年,甚至再发展下去,连续十几年、数十年的坚持,就是一个人必须要做的事了。

谣言不止,辟谣不停。

今天,我们又整理了一波谣言,为大家一一解答。

《2》

谣言一:白茶性寒凉,最好存老了再喝

白茶寒凉的说法,由来已久。

尤其是很多胃弱的茶友,遇到白茶,常常会担忧,白茶性寒凉,我不敢喝。

可事实上,白茶性寒凉,本就是一个谣言。

要说一款茶到底寒不寒,凉不凉,主要得看茶多酚的含量。

没错,就是那个容易对胃部产生一定刺激性的东西。

有些茶友说自己喝了绿茶,胃容易难受,其实就是因为茶多酚刺激了胃黏膜,从而引起了不适感。

这并不奇怪,因为绿茶有杀青,而在杀青的过程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会被高温破坏和钝化。

说白了,会吃掉茶多酚的东西被“杀死”了,茶多酚的含量可不就高了吗?

所以,有杀青的绿茶体内,茶多酚的含量比较高。

如此一来,也就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寒凉”。

但白茶不同,白茶没有杀青,工艺简朴,不炒不揉不杀青,存留了大量的天然物质。

既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被保留了下来,那么,在白茶未来陈化的过程中,茶多酚的含量会日渐减少。

大概一两个月之后,新白茶里所拥有的茶多酚,就会回归一个正常的值。

大多数的茶友,都能很好地接受。

即便是胃弱的人,喝了白茶,也不会像绿茶那般觉得刺激。

如今,喝白茶的人日益多了起来。

亲自喝过,身体真正体验过白茶的好处,那么一切误解都将烟消云散。

人们开始对白茶有了新的认识,新茶性平和,老茶性温补。

《3》

谣言二:白茶的工艺简单,晒晒就能喝

不可否认,在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工艺是最接近纯天然的,最简朴的。

既没有杀青,也没有过度的发酵。

制作的过程,主要是萎凋和干燥。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认为白茶是晒晒就能喝的。

所谓的“晒晒就能喝”,其实是有人错认了白茶的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是白茶萎凋中的一种,也是最高级的方式。

将采摘下来的杀青,薄摊薄晾在水筛中,离地70公分左右,进行温和的日光萎凋。

说到这里,列位看官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晒太阳吗?

正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虽说是晒太阳,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阳光不能太强烈,不能暴晒,杀青不能堆积,水筛不能直接接触地面……

春茶季的阳光,是和煦且柔和的。

可在正午时分,阳光依旧是刺激的,此时并不适合进行日光萎凋,否则容易将娇嫩的茶青晒红晒伤。

彼时,制茶师便会将水筛搬到阴凉的地方。

等到太阳重新变得柔和,再将水筛搬出去。

有经验的制茶师傅,绝不会让白茶一晒到底,而是会随时观察外界环境的变化。

这一来一回,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精力和体力,怎么能说简单呢?

况且,白茶萎凋结束之后,还要继续进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含水量达到国标中所规定的要求,低于8.5%。

光是晒太阳,而没有烘干的白茶,压根无法成为合格的产品。

含水量超标的白茶,在未来仓储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早晚会面临受潮变质的结局。

《4》

谣言三:白茶喝的是工艺

没想到,都2022年了,还是有人没看懂白茶国标。

在白茶行业目前最权威的法规——《白茶国家标准》里,规定了白茶是用大白茶、水仙茶树和群体种茶树为原料生产加工而成的。

不管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还是贡眉,都囊括与此。

也就是说,非这些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嫩梢,即便是按照白茶的国标加工,也不属于白茶。

每一种茶树,都讲究适制性。

也就是用适合的茶树品种,用适合它的工艺制作,便能得到高品质的茶叶。

并且,最好还要在气候良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生长。

古人所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正是这个道理。

强扭的瓜不甜,强行做出来的茶也不会好喝。

就像现在茶圈中有一种茶,名为“月光白”,据说是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白茶。

它到底属不属于白茶,这里暂时不能确定。

因为至少到现在,并没有颁布新的国标,而现有的白茶国标里也没有出现与云南大叶种有关的字眼。

符合个人口味是一方面,它正不正宗又是另一方面。

不可否认,白茶的工艺十分重要。

甚至可以说,精湛的工艺,可以为白茶注入灵魂。

但与此同时,白茶不仅仅是工艺。

没有树种,空谈工艺,无疑是一种诡辩。

《5》

谣言四:白茶陈化需要充足的空气

这个观点,来自于一则短视频。

视频中以白毫银针为例子,称其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开箱接触空气,加速陈化。

并且还说,老银针带有浓郁的朱古力香,可可香……

看到这里立马就觉得不对劲了,这不就是妥妥地被存坏了吗?

其实也不奇怪,提倡定期开箱接触空气的人,怎么会存出好茶呢?

储存白茶,向来提倡密封。

用三层包装法,也就是铝袋、食品级塑料袋和标准厚的瓦楞纸箱,对白茶进行层层密封。

当然,在仓储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让茶叶接触太多的空气。

一来,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会吸收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和异味。

久而久之,当白茶的含水量超标以后,就会渐渐跑气、受潮,最终变质发霉。

受潮变质后的白茶,渐渐生出了怪味和异味,巧克力味就是其中之一。

二来,密封不代表抽真空,三层包装法内依旧有微弱的氧气。

这些氧气,完全足够让白茶进行物质转化了。

白茶的陈化,不容加速,更不容过多的水汽。

很显然,教大家存茶时开箱透气,无疑是在误人子弟。

《6》

俗话说,墙头草,随风倒。

要论个人思想的缺失,吃瓜群众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

吃瓜之心,人皆有之,源于好奇,终于满足。

当然,也有可能是终于无趣。

但吃瓜之前,很少有人想知道事情的真实性,不过是看个热闹。

人们不在意“瓜”是真是假,而是在意这个瓜够不够甜,够不够大。

人工催熟不要紧,苹果假扮西瓜也没关系,只要能博得眼球,进而有在“谣言制造大会”中摘得桂冠的可能性。

于是,谣言也就随之诞生了。

传谣是害人,信谣是害己,造谣则是害人害己。

愿新的一年,大家都能看清真相,也算是做个理智的吃瓜群众吧。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电影瑜伽学院,李白姓什么,细胞生物学题库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