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如何用盖碗泡出一杯好喝的白茶?3个步骤跟着走,简单又实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2-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冬天晨跑,是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但为了穿下新买的最小码旗袍,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

运动这件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就像有人喜欢跑步,有人喜欢骑行,有人喜欢暴走,有人喜欢打球踢球……

反正,总有适合的。

而下定跑步的决心不是难事,难的是坚持。

如果怎么吃也吃不胖,自己也不想运动。

有个朋友同时发了美食,以及在健身房撸铁挥汗如雨的照片,说自己去健身就是为了能吃点好吃的。

真是感同身受,去游泳跑步也好,散步也罢,都是为了消耗卡路里。

有句话叫,“看别人吃豆腐牙快。”

意思是,见别人做事情觉得很容易,自己真上手做才发现很难。

还真是这样。

有的人想,不就是跑步吗,这还不简单吗?动动双腿谁不会?

尤记得刚开始晨跑那会,没做什么准备,也没拉伸,第二天腿肚子就发酸了。

也是因为后来的不断调整,才有了现在的坚持。

《2》

跑步和泡茶一样,都有诀窍。

很多人看茶艺师泡茶的时候,那行云流水的动作,心里想着无非是用热水把茶泡了就可以喝了。

可到了实战,到了自己泡茶的时候,却傻眼了。

为什么盖碗这么烫?为什么我拿不稳?为什么泡出来的茶汤味道这么苦涩?……

嗯,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作为一个泡茶新人,最容易出错的,往往是在注水和出汤上。

那么,今天就来详细介绍:用盖碗泡白茶时,该如何正确地注水和出汤?

盖碗泡茶,最常见的有两种注水方式。

一种是环壁注水,另一种是定点注水。

环壁注水,顾名思义,指的是注水时水流要沿着盖碗的内壁打圈。

具体做法是,手提茶壶,沿着盖碗内壁划圈圈似的注水,就像在用壶嘴在盖碗内部快速写一个“の”字。

一般情况下,从注水开始到结束,自己是划三圈半。

这是一种适合于冲泡散白茶的注水方法,因为散茶蓬松,环壁注水有利于沸水充分浸润干茶,让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充分释放出来。

尤其是白牡丹和寿眉,芽、叶、梗相连,身形蓬松,冲泡难度略高一些。

想要喝到饱满丰沛的茶汤,环壁注水很重要。

相比之下,定点注水更适合在几冲之后,干茶彻底被浸润后使用。

定点注水,也就是在注水的时候,从一个固定的点,注水入碗,浸没茶叶。

这样做的后果是,干茶无法被彻底浸润,并且因为很轻而漂浮在水面上。

大多数茶叶还是干燥的状态,就像冰山一样,漂浮着。

只有少部分接触到水的茶叶,在释放内质,但很显然并不足够给茶汤带来饱满的口感。

这样泡出来的汤水,喝起来就寡淡无味。

清甜和甘润嘛,基本是很难感受到。

茶叶没有完全浸没,当然前几冲都会比较薄,比较淡,喝起来不对劲。

故而,盖碗冲泡白茶,都建议先用环壁注水。

让白茶从头到脚,被沸水浸润激发,释放出养分,供给我们品饮。

《3》

说完了注水,接下来就要出汤了。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泡白茶讲究“快出水”。

其实,不仅仅是白茶,所有的好茶,都提倡快出水。

而我们所定义的快出水,指的是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将时间控制在7-8秒左右。

如果是新手,操作尚不熟练,可以稍微降低点要求,全程控制在10秒内为宜。

想要达到快出水,必然是要一手注水,一手出汤,不能有半点停顿。

有些茶友称,自己明明已经出汤很快了,为什么泡出来的茶还是苦涩?

等到问清后才知道,对方注水完成后,先放下了烧水壶,才回过头来端起盖碗出汤。

这个过程中,虽花不了多少时间,但的的确确超过了“快出水”的范畴。

在不经意间,造成了“闷泡”。

盖碗冲泡白茶,尤其在前几冲时,快出水尤为关键。

因为在干茶状态下,茶叶的内质格外丰厚,就像随时等待喷发的小火山。

一遇到沸水,养分便会喷涌而出,纷纷落入茶汤中。

快进快出,才能控制内质的均匀释放,而不会过度。

过度释放内质的后果是,茶多酚和咖啡碱大量析出,造成汤水浓酽苦涩。

并且,耐泡度也将受到很大损耗。

对于内质充盈的好白茶来说,至少在前七冲,是不需要刻意闷泡的。

待七八冲后,茶汤的颜色和滋味都慢慢淡下去了,再适当坐杯,延缓几秒再出汤,茶味又能得到一个全新的释放。

可见,快出水的精髓就在一个“快”,出水时不能犹豫,更不能拖泥带水。

《4》

说完了出汤,或许很多人以为结束了。

泡茶最关键的两个步骤,的确就是注水和出汤。

但是,出汤后还有一个细节,常常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沥干茶汤。

当大家出尽了大部分茶汤以后,是立即放下盖碗,还是会多等待几秒钟?

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前者。

理论上来说,既然出汤结束了,当然是要及时放下盖碗,进而要闻香、品茶了。

然而,彼时出汤真的结束了吗?盖碗里的茶汤已经完全被倒出来了吗?

并没有。

如果你重新端起盖碗,再重复一次出汤的动作,会发现还有少许的茶汤从盖碗里流出来,汇入公道杯里。

这代表着,盖碗里的汤水没有沥干。

这是因为,出汤时,茶与水往同一个方向倾斜。

当大部分的茶水倒出后,被泡开的茶叶阻隔了留在底部的水,导致难以彻底沥干。

这时候,就需要再次翻转手腕,确保底部滴水不留。

未沥干的茶汤,它们会继续留在碗底,浸泡着茶叶。

在继续下一次冲泡之前,这些水分就会一直和茶叶接触,释放其中的内质。

茶多酚和咖啡碱过量释放,且被浓缩在了这极少量的汤水里。

于是乎,便会让下一冲,乃至之后的每一冲,滋味都变得更加浓酽苦涩。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有些新茶友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泡的茶越来越浓,越来越苦。

所以,泡茶还是有耐心的好。

多倾斜一点,多滴一会儿,让茶汤彻底沥干。

否则,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而影响了整泡茶的滋味,实在是得不偿失。

《5》

很多新茶客在入门之前,会选择去网上搜索教程。

而吸引众人眼球的,往往是一些茶艺表演。

动作确实优美,但步骤也很繁琐,光是看着就浪费时间。

又或是,一些“大师”表演,悬壶高冲,手摇茶壶,虎虎生风,气势十足。

活生生地把泡茶,变成了一门武功绝学。

这一下,更是把懵懂无知的新人吓到了,看完只想打退堂鼓。

其实,这样的泡茶方式,欣赏大于实用。

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是如何用最简朴的手法,泡出一杯好喝的茶汤。

比起表演来说,更关键的是注重每一个细节。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泡茶是技术活,更是精细活。

从选水、煮水、选器、备茶,再到冲泡,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汤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用心感受每一步,多加练习,就能慢慢泡出更好喝的茶。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冯美基,xingai图片,翁崇振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