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养生  茶叶功效

我叫“跳磴”不叫“跳蹬” 亲!莫再写错了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1-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之前,大渡口发布曾报道了八桥镇历史上长渠八桥的故事,探究过九宫庙的前世今生,寻找过新山村街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地标建筑,也追溯过茄子溪街道的陈年时光。本期,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将带领大家随着奔流不息的跳磴河,一起探寻跳磴镇的过往。

跳磴镇,位于大渡口区西南部,长江北岸。面积49.68平方千米,人口2万多人。辖4个社区15个行政村。1958年建跳磴公社,1984年改跳磴乡,1993年由白沙沱镇和跳磴乡合并建跳磴镇,1995年从巴县(现巴南区)划入大渡口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故事。

跳磴镇的得名

了解这故事不再写错字

跳磴镇的“磴”字,可是个高频易错字,常被人误写成“蹬”,甚至有些媒体也经常错写成“跳蹬”。它是个名词,可不是动词,其得名,跟河面上用来过河的石磴子有关。

71岁的李其放一直居住在跳磴镇。他向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讲述了他小时候听老一辈人讲述的跳磴镇名字的由来。

“跳磴子”留下的洞

最初跳磴镇老街是一块空地,附近有一个很出名的“叫花子”姓张,大家都叫他“张叫花”。“张叫花”特别善良,自己没结婚,却收了许多干儿子和干女儿。在干儿、干女的帮助下,张叫花觉得自己也不能当一辈子的叫花子,便开始在这片空地上搭建了一个草棚,做点小生意,供来往路人歇脚喝茶。

慷慨善良的“张叫花”还将自己的草棚转送给贫穷人家,让他们在此做生意补贴家用,“张叫花”自己又在旁边搭建新草棚。慢慢地,这一带从最初只有一个草棚可供路人歇脚喝茶,到最后有了卖豆腐脑、豆腐、干粮的一众摊铺,渐渐形成了一个集市。

集市的出现使得过河的人越来越多,在没有造桥经费的情况下,为便于周围村镇的人们通行,当地人就在河中石滩上打出圆孔,再打造出上方下圆的石磴,插入圆孔里生根固定。这些磴与磴之间有间隔,过河人需跳跃而过,故称“跳磴子。”跳磴场、跳磴河、跳磴镇于是也由此得名。

从今天的跳磴镇镇政府办公楼出门向北走到跳磴河边,名叫“花滩”,这是“跳磴子”最先出现的河段。至今“跳磴子”遗迹犹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