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养生  茶叶功效

重庆金婚夫妻因抗美援朝结缘 双方介绍人同是志愿军战士后也成夫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朱小珍(左)和肖先炳

2020年10月22日,重庆南岸区的肖先炳和朱小珍同时收到了两枚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章。

肖先炳和朱小珍是一对结婚61年的恩爱夫妇。他们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立过战功的志愿军战士。一个是炮兵,一个是小护士,曾经一同赴朝参战。

抗美援朝的经历为两人牵起相识相知的“红线”,最终成为革命伴侣。两人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丝毫不影响彼此深厚的感情。本周,记者来到这对志愿军夫妇家中,聆听了这段70年前开始的故事。

一个瞒着父母报名 一个“耍赖”参军

△肖先炳参加志愿军时的照片。

1951年3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4师从宽甸入朝,肖先炳和朱小珍身在其中。这两名小战士彼此并未想到,在队伍里面,有自己未来的终身伴侣,那个人也同样唱着志愿军军歌,同样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他俩一个是12军34师山炮营观测员,参加过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荣立三等功一次,当时18岁。

另一个是12军34师野战医院护士,参加过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1952年反细菌战,荣立三等功一次,当时13岁。

重庆解放时,肖先炳还在蜀都中学念书,这是中共南方局在周恩来和董必武的关怀下创办的学校,当年教师均为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掩护和转移过不少革命同志。解放后学校又专门为新中国建设培养干部人才。

1949年末,他们学校大部分师生参军、参干,肖先炳也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他说,中国青年参军报国的意愿相当强烈,在当时的报名队伍里,有双胞胎,有两姐妹,有叔侄,有师生,大都是瞒着家里报名的,他也是其中之一。

△朱小珍参加志愿军时的照片。

朱小珍是个战争孤儿。武汉沦陷时,才几个月,趴在死人堆里哭的朱小珍被中国保育会及爱国人事从死人堆里救出来,后被送到重庆歌乐山第一保育院,由徐妈妈等老师们用米汤喂养。老师是地下党员,朱小珍也从小就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她报名参军时才12岁,老师原本觉得她太小,让她继续上学:“你先好好读书,长大再来。”然而,倔强的朱小珍态度很坚决:“我现在就要当兵,保卫祖国!”朱小珍“磨”了好几次后,部队终于收下这个“娃娃兵”。她跟随部队到了鸭绿江边,却得知部队嫌她年龄小,担心掉队,不准备带她过江。朱小珍又天天“缠着”指导员,并一再保证说,一定跟上,绝不掉队,这才如愿以偿。

一进朝鲜,班长就把朱小珍的负重扛在自己肩上,老兵们也都很照顾她。朱小珍这个“娃娃兵”果真没有掉队。

一个冒着枪林弹雨穿过封锁线 一个冒着感染风险护理伤员

△朱小珍和肖先炳。

肖先炳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我军武器装备比较落后,用的大炮都是解放战争中缴获的的武器,制空权也掌握在美军手里。于是每天部队都是晚上五六点开始行军,走到第二天天亮才停下休息。一路上只有月亮悬挂在头顶,车灯不敢开,也不敢打电筒,防止暴露目标。

每天长时间的行军,负重很大,需要背负半个月的粮食,不过那时条件已经比先头部队好了很多,能够吃到大米、炒面,偶尔还有罐头。平时,为了防止做饭升起的炊烟引来敌机,战士们一般都藏在草丛、林间煮饭。炒面太干难以下咽,战士们就从地上抓一把雪,一口炒面一把雪。

在五次战役中,肖先炳所在部队发起进攻,但由于运输跟不上,弹药紧缺,我军转移时,又遭到敌人反扑,战士们两三天没有粮食吃,挖来野菜果腹。他们在滂沱大雨中穿越封锁线,天上有飞机扫射,地上有炮弹轰炸。这段经历肖先炳终身难忘,但当时却没有觉得害怕,只想着赶快穿过封锁线,消灭更多敌人。

△△朱小珍和肖先炳年轻的时候。

在另外一边, 虽然是野战医院最小的同志,朱小珍护理起伤员来却一点不含糊。她看到过很多惨烈的伤员,有眼睛被炸瞎的,有炸弹片扎到头里去的,有弹片把整个耳朵都削掉了的。有陷入昏迷中的年轻战士还在高喊“杀敌”,她心里非常感动,又很心疼。

1952年,敌军在朝鲜战场发动细菌战,将带有鼠疫、霍乱、伤寒、天花等病毒的昆虫,投放到朝鲜北部的阵地上,导致志愿军大量非战斗减员。

一天傍晚,朱小珍接到紧急任务:护理一名疑似感染了霍乱的参谋长。由于需要隔离,病人被安置在山谷中的一个山洞里。洞内阴冷潮湿,洞外不时响起枪炮声。

朱小珍身边只带着医药箱和手电筒,还不敢打开手电。那个晚上,她一夜未眠,顾不得害怕,时刻提防着伤员迷迷糊糊中爬到洞外,在给病人喂药时,手还被神志不清的伤员咬了一口。第二天,伤员被送回后方医治,朱小珍才松了一口气。

这时,她不再是“娃娃兵”,而是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因抗美援朝结缘

△肖先炳和朱小珍夫妇在丹东断桥前合影。

尽管两人从入伍到共赴朝鲜参战,一直都在同一个部队,但彼此并不认识。直到1958年到北京后,缘分才真正开始。

那时,有两人有意撮合肖先炳和朱小珍。巧的是,这对介绍他俩相识的媒人也都是志愿军战士,后也结成夫妇。男方是肖先炳的战友,女方是朱小珍的同班同学。

回想起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朱奶奶笑眯眯地说:“一见面就感觉很熟悉呢!”眼前这个帅小伙彬彬有礼,做事细心、踏实,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心。

肖爷爷在一旁补充说:“我们都是当兵的,有过军营生活经历,生活习惯差不多,彼此有信任感。而且一说到都参加过抗美援朝,就更有共同语言了......”

在朱小珍眼里,肖先炳脾气好,对人和善。“那时候虽已经是营里的参谋,但平易近人,丝毫没有架子。”而说到对朱奶奶的印象,肖先炳则更干脆了,发出爽朗的大笑。“好,什么都好!”

两人在一起相处时,偶尔也会回忆起在朝鲜战场上的一点一滴。两个人发现,彼此的回忆竟那么相似,仿佛在朝鲜战场上就已经在一起了一样。

两人于1959年经组织批准结婚,至今已携手走过了61年。

两人说两种“语言”却依然恩爱

很有意思的是,两位老人说着不同的“语言”。朱小珍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她转业到北京后,曾经在工作中因为说方言,同事提了出来,说有点听不太懂。担心影响到工作,她用了一周时间就彻底改成了普通话,并一直说到今天。

而巴南出生的肖先炳一直乡音未改,重庆话说了数十年,“现在年纪大了,更改不过来咯!”

虽然这么多年来,各说各的话,但丝毫不影响彼此的感情。

“没有想到‘统一语言’,反正我听得懂他的,他也听得懂我的。”朱小珍笑眯眯地说。

说到朱奶奶当年以“娃娃兵”身份参军,一旁的肖爷爷开着玩笑说:“她啊,是耍赖皮去的!”“才不是呢,我是凭实力去的!”奶奶嗔怪道,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肖爷爷,脸上带着小女孩一般的娇羞。

“这么多年,哪里不吵嘴啊,但都是些小事情。吵完了很快就和好了。”

两位老人退休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帮三个子女带小孙孙,周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寻找走访了数十位老战友。中国30多个省市他们基本上都走遍了,还去了欧洲、朝鲜。

每年清明节,两位老人都要一起去南山的重庆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拜战友。今年,夫妇俩还一起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

曾经举家赴朝祭拜战友

△2009年肖先炳重返朝鲜,到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拜战友。

2009年,《重庆商报》组织了包括肖先炳在内的五位志愿军老兵赴朝,祭拜英烈。在位于朝鲜桧仓的志愿军烈士陵园,肖先炳朝着埋葬的烈士深深鞠了一躬,里面有毛岸英等烈士。而更多牺牲的战士则已化作了朝鲜的泥土,永远留在后人的记忆里。

2018年,夫妇俩和其他几位战友再赴朝鲜,回到曾经战斗流血过的土地上看了又看。

2019年,肖先炳不仅再一次去了朝鲜,还把家里人都带去了。两个女儿、女婿、儿媳妇、孙子、侄女,基本上能去的家人都去了。

7月26日,全家人到达平壤,怀揣着对志愿军的崇敬和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目的,开启了朝鲜之旅。他们参观了平壤的志愿军烈士纪念塔,祭拜了开城烈士陵园的烈士,参观了三八线谈判桌遗址,游览了平壤地铁和主题思想塔......两位老人一身戎装,戴上纪念章,给子孙们讲当年发生的事情。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和掌声。

在人生的暮年,跋涉千里重归这片土地,还是和家人一起,对于肖先炳和朱小珍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当年渡江的铁桥前面,两人激动万分。对他们来说,朝鲜并不是那个饱受争议的世界焦点,也不是有些游客想要去“猎奇”的神秘之地,而是自己和爱人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地方,是和战友们为了同一个信念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多年前,他们是两个素不相识的小战士。多年后,他们是相伴了一生的人生伴侣。

为了让家里人、身边人更好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老人还自费出了一本画册,作为永远的纪念。“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是参与者,是见证者。希望抗美援朝精神能一直传承下去,能够贡献微薄之力心里也很安慰。”

肖先炳还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在南山上的志愿军陵园里建成重庆抗美援朝纪念馆,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物,作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和抗美援朝精神的国防教育基地。身为一名志愿军老兵,他也愿意把自己所有的部分文物捐出。

两位老人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他们同时举起手,敬了一个军礼。手上布满皱纹,但两人的目光依然坚定。

纪文伶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古龙小说全集下载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