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扎堆营销“女王节”,“妇女”就不配有姓名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3-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年一度,三月八。

各大高校的条幅满天飞,庆祝的不是“妇女节”,是“女生节”。

商场电商的广告到处飘,庆祝的不是“妇女节”,是“女王节”、“女神节”。

社交网站的slogan精挑细选,被选中的不是“妇女节”,是“女人节”、“女性节”。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如今连过节都要“字斟句酌”,一句“妇女节快乐”为什么这么难说出口?

“妇女节”是怎样一步步失去它自己的名字的?

“妇女节”的无处安放,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源于高校内部的“3.7女生节”说起。

“妇女”在狭义上意味着已婚已育,又给人文化不高见识短浅的感觉,显然不符合女大学生的整体特征。“高校女生不愿称自己为妇女,又不想放弃女性的节日特权,于是把 3 月 7 日称为女生节”是女生节流传最广的起源说法。

而高校里的“女生节”,庆祝方式主要是男生在校园中悬挂标语向女生喊话,以及给女生送小礼物、买早餐等。节日气氛很大程度上来自各色猎奇的横幅标语的烘托,这些标语在大张旗鼓赞美和告白女生的同时,也被质疑涉及性骚扰。

在这类标语中,女性总是“年轻、貌美、高知“的,对女性的祝福也仅限于“成为妻子”、“嫁个好人”。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祝福里,主角成为了附属和符号,只需要接受礼物和也许并不需要的祝福。

“37女生节”是女性群体内部的自我切割,它走出了取代妇女节的第一步,并一年一度地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讨论高潮。

所有人都害怕变老,这个社会对女性容貌外形的要求又格外严苛。因此除了高校女生,年轻女性无论是否结婚都不愿意被称作妇女。商家和媒体看到“女生节”的走红与流量,利用女性群体的焦虑打出“女神”、“女王”等抬高女性身份获得情感认同的旗号,开始了商业造节。

妇女节的退场与她经济的崛起

从二月底三月初开始,社交网络、电商平台便铺天盖地地宣传着“女神节”、“女王节”,为即将到来的打折促销预热。由商家主导的消费节渐渐取代“妇女节”占据了人们的视野。

这一切2014年开始,当时京东一改以往服务男性数码控的形象,启动春季大促“蝴蝶节”,借妇女节之势面向女性集中发力。

在此之后,众多电商平台纷纷从“妇女”一词的桎梏中跳脱,开始了商业对节日的包装。百度糯米以“我们永远是女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