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茶叶文化  茶俗

中国茶的历史追溯茶文化的发掘中国茶的精深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之地。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自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今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把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根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可知,在我国商末周初时期,古之巴蜀地区即已种茶产茶。

  《尔雅》中记载,“槚,苦茶”。记载中:“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期,巴国就已经将茶与其他珍贵物产纳贡于周武王了。

  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如今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品,确实是很令潮澎湃的事情,能带给我们很多遐想。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华民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他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并将其世界,人类。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贯穿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发展进程中。

  从远古到南北朝时期,相传由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茶。到战国以后,在古文献中即有“茶”的记载。

  根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可知,在我国商末周初时期,古之巴蜀地区即已种茶产茶。《尔雅》中记载,“槚,苦茶”。

  东汉在《食论》中指出,“苦茶久食,益意思”,说明饮茶具有必定提神醒脑,提高思维能力的功效。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茶叶的运输和茶叶文化的交流。上古无茶字,以“荼”字代茶字。自唐代,将“荼”字减去一笔,写成“茶”字,自此便有了专用的茶字。

  《茶经》分述茶的起源、采制、烹饮、茶具和茶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

  宋元时期随着茶区的扩大,种茶制茶、点茶的技艺,出现一批茶学专著,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

  明代,我国茶叶生产由团饼茶为主转为散茶为主。茶类有了很大发展,在绿茶基础上,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及花茶等茶类相继创造出来。

  康熙二十三年间,清朝海禁,我国饮茶文化和茶叶商品传往。初期设立了初级茶叶专科学校,设置茶叶专修科和茶叶系,推广新法种茶、机器制茶,建立茶叶商品检验制度,制定了茶叶质量检验标准。

  1846年到1886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这时期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迅速递增,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886年到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除和经济方面的逆境影响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国际茶业市场竞争中失败。

  1950年到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时期,由于的重视,积极扶持茶叶生产,因而使枯萎的茶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茶业。1949年11月23日,专门负责茶业事务的中国茶业公司成立。自此,茶叶在生产、加工、贸易、文化等多方面得到了蓬勃发展。

  地点:大理古城复兴九隆居商业街A13-6号(复兴与人民交叉口南30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