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文化  百科

进博智慧牵手在线医疗,国内首个心脏起搏器远程随访项目在上海长宁启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0-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在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医联体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社区随访项目今天(10月21日)在长宁区启动。作为国内首个心脏起搏器远程随访创业孵化成果,该项目借助“互联网+医疗”技术,依托同仁医院医学团队,携长宁区内互联网创新企业美领美励,以第二届进博会上亮相的“明星产品”CareLinkExpressMobile心律失常患者远程随访一体机为基础搭建社区医疗服务网络。长宁区10家社区的心律失常患者率先受惠于这项随访服务。

数据显示,国内医疗机构每年新植入约10万台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累积数量超百万台,如果所有术后患者都集中于各地三级医院进行日常随访,三级医院的诊疗压力将持续增大,进一步加剧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谈到,众多心律失常患者术后其实面临着“随访难”的尴尬,上海长宁区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灵活运用“互联网医疗”思维,创新社区分级诊疗模式,让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近解决基本医疗需求,很有意义,值得跟进。

“上海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患者远程随访及智慧管理高峰论坛”与项目启动仪式同步召开,我国心脏起搏电生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加速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发展”“新常态下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开发”等主题分享经验,交流想法。

长宁区作为上海首个“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致力于提升区内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以本次落地的社区远程随访项目为例,大虹桥社区的心律失常患者通过社区信息终端采集心脏起搏器运行数据,通过云端传输至经治医院的医生手持终端,心内科医生通过数据分析和判读及时为患者提供后续诊疗建议。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大医院”的门诊压力,更有效配置门诊医疗资源,另一方面海量患者数据的存储及后续智能化分析,也将推动我国心律失常疾病基础研究。

中华医学会起搏和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邱朝晖主任介绍,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为例,采用远程随访系统可以减少患者45%的院内门诊随访次数,持续监测还能降低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资料显示,远程随访可降低约35%的急诊急救情况,术后3年再住院率减少约20%,整体住院时间也缩短18%。

阜外医院张澍教授谈到,从学科发展角度考虑,所有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都应该应用标准随访管理策略,努力将社区远程随访监测和每年至少一次的常规随访相结合,这也是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和共识所提出的最高级别推荐,“作为学会代表,我们感动于长宁区各级领导和政府机构对于推动远程医疗发展的重视,也乐见越来越多类似美领美励这样的互联网创新企业能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据了解,以国际领先的美敦力公司MyCareLink远程随访平台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心脏植入设备远程监测网络平台,已服务于全球84个国家、14000家医疗机构管理的160万患者。此次美领美励公司与同仁医院合作,利用长宁区“互+生”模式,于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召开前夕在大虹桥社区试运营了部分远程随访一体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关键节点网络,加强区域内心律失常患者的沟通、教育,患者已逐步接受了社区远程随访这一医疗服务新模式。

在该服务框架下,患者不需要个人购买相关产品,也不用像以往一样去大医院排队检查,只要和社区医生预约,定时在社区卫生中心进行检查,所有数据都会后台传输到区级医疗中心的心内科电生理团队。社区医院引进相关平台后,也拓展了自身业务范围,能更好地开展社区慢病的随访管理。区级医疗中心通过这个项目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能得到更多更精准的术后随访大数据。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在完善区内网络建设的同时,同仁医院还积极推广面向兄弟省市边远地区患者的医疗服务模式。2020年9月,同仁医院与美领美励公司一起在地处中越边境的云南省金平县人民医院投放了一套远程随访设备,金平当地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不再需要辗转5个小时至省城医院进行随访和参数调整。智慧医疗让边陲小城的人民和上海大虹桥社区市民享受到同质化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国内心律失常起搏电生理领域的众多专家及社区代表共百余名嘉宾与会。

作者:唐闻佳,本文转载自文汇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