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养生  茶叶妙用

这类父母很自私: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7-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我们知道,作为父母需要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这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

很多育儿类的书籍也都鼓励父母多多陪伴孩子,多去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但是,任何事情一旦将其绝对化,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在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的一本书里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王女士每次在讲到她儿子时都会滔滔不绝,她自认为非常了解儿子,可以说对儿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不得不说,王女士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妈妈,多数时候会主动倾听儿子的心声,这可能是我们很多妈妈难以做到的。

比如,有一天,他们一家三口去逛街,儿子突然停下来不走了,而且也不说是什么原因。王女士的丈夫采取这样一种方式:他先胳肢儿子,把他逗笑后再扛到肩上强行带走,不管儿子怎么反对他都不会停下来。

王女士不赞同这种方式,她认为丈夫的行为缺乏对孩子的理解。而王女士一般会这么做:先蹲下来,耐心地问儿子到底发生了什么,等知道儿子的真实想法后,再决定要么满足他,要么说服他。总之,王女士认为事前一定要了解儿子的真实想法,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王女士的这种方法有问题吗?当然没有问题,而且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

不过,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那样,任何事情都不可绝对化。作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确实要多花时间去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实想法,但是也不能做到孩子的任何想法,我们都要清楚和掌握。

在现实生活中,也正是因为很多父母自认为很懂孩子、很了解孩子,才引发了亲子冲突,从而让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01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要适度,不可绝对化

对于上述案例的王女士而言,她将“理解儿子”这一点绝对化了。正如武志红老师所说:这意味着,她极度渴望与儿子的融合感。

她之所以渴望与儿子融合,说明她对于距离感极度恐慌。

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比如我的朋友周周也是一位超级有耐心的妈妈,对待女儿总是轻声细语的沟通和教导,同样作为妈妈,我们都希望能像她那样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周周曾对我们说,她对女儿很了解,基本女儿的心事都能被她猜中,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是女儿和她的关系更好一点。

周周同样也是一个超级温柔能干的妻子,家里总是被她拾掇得井井有条,老公在家几乎双手不沾阳春水,什么活都不用干。

不过,周周也会跟我们袒露自己的不安,她老公经常晚归,连周末基本都是在加班中度过的。她一方面觉得老公很辛苦,一方面也有所怀疑老公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忙?

毫无悬念的是她老公真的出轨了,在最后摊牌阶段,她被老公控诉抓得太紧,让人很有窒息感。

平常,我们很多女性都喜欢去掌控老公的一切,当然也有不少男性也会这么干。

可是,紧紧抓住一个成年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紧紧抓住一个孩子,要容易得多。

很多对丈夫失望的女性,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将渴望与丈夫融合,变成努力与孩子融合。“我要知道你所想的一切”,就是最常见的追求融合的努力。

不管是王女士也好,还是我朋友周周也好,假如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去了解孩子,他们就是一个好妈妈。但是如果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那么他们的爱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窒息感。

02不要把孩子限制在父母已知的平庸范围之内

一个丰富的生命是有着很多关系需求的,而不仅仅只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

武志红老师在诠释这句话的时候,说得特别有意思:

一个孩子全神贯注地看一棵树时,他就是在与这棵树建立关系。

如果这个时候,他的父母过来问孩子从这棵树中看到了什么,那么,父母这么做就是在隔断孩子与这棵树的直接联系。

我们都说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假若父母把这一点绝对化,无论孩子做什么都鼓励,那么孩子做事情的原动力就会被破坏,以后他做什么都好像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一样。一旦没有父母的认可,他就会不知所措。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一个外部评价体系,也就是说他做事的动力都源自于别人,而不是源自他的内心。这样他就不会有他自己的认知,也谈不上什么创造力。

很多时候这种创造力就是被父母过度关注给杀死的。

某个早晨,我和老公为了孩子自己挑选衣服而闹得不愉快。

我儿子每天早上都要自己挑选衣服,我们给他买了很多衣服,他就喜欢穿那两件,其他的衣服都很新,但是就是不肯穿,我怎么说都没用。

这个时候,我老公就上来阻止我,他说孩子有他自己想法,你自己不是也总喜欢穿那两件吗,为啥衣柜里其他衣服不见你穿。他还让我这些事情以后尽量少干预。

我想想,觉得老公说的很有道理。

孩子的天赋是无穷的,父母不应该把孩子无穷的创造力限制在他们已知的平庸范围之内。

我们作为父母,也不必事事都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动机。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一个个体,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同时,又渴望独立的空间。

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个度,倘若绝对化,那样会将你认为的爱变成别人认为的压力,这样一来,爱人也好,孩子也好,都会逃离你。

写在最后

很多人都说做父母是一门学问,是需要一辈子研修的功课。

此话不假。

作为家父母可以不要过度地关注孩子,要遵照孩子的本来面目,让他们自然成长。

孩子是社会人,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

我们的任务就是孩子取得胜利的时候为他们欢呼,在他们跌倒的时候把扶他们一把,同时正确适当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极好123 http://www.cityruyi.com/lm-4/lm-4/555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