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白茶、红茶味道淡,滋味浓烈才是好茶,6大茶类真是这样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7-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公元353年,谢安参加了王羲之的兰亭集文人聚会。

那年,他刚好33岁。

在后世很多文人笔下,谢安是引领时尚的弄潮儿。

他是,刘禹锡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谢门领袖。

也是那场漂亮的淝水之战的指挥官,史称为,江左风流宰相。

当年,还未出仕的谢安,特别有范。

他穿啥用啥,崇拜者就会争先恐后买来同款,可以说是最早的名人示范效应。

当时他身边有朋友,囤了5万把蒲扇卖不出去。

于是,谢安借来一把,上街一走便卖光了。

以至于,谢安本人有轻微鼻炎,吟诗时会带有鼻音。

但是,当时的文艺青年们为了模仿他,就连吟诗时都故意捂着鼻子。

这一有趣的史料被宋朝的苏东坡翻出来后,老苏还特意调侃道,有客高吟擁鼻……

可见,一味跟风,亦步亦趋,只会邯郸学步,难免会让人传成笑料。

有个性,才是个人最大的闪光点!

对于一款茶而言,道理同样如此。

前阵子,听到一个说法。

“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这几年白茶会这么火?白茶的特点主要是不苦涩,好上口,跟红茶一样,没什么层次,不好喝也不难喝,适合新手品茶而已,对于老茶客来说,它的味道真的是过淡了!”

说实话,将“无功无过”、“不出彩也不出众”之类的评语安在白茶身上,尤为不妥。

尤其是将白茶与红茶并为一谈,更是不应该。

在六大茶类里,白茶与红茶属于两抹不同的烟火,各有各的闪光点!

《2》

白茶的特点是不苦涩、好上口?

不不不,按这样来理解白茶,不够严谨。

苦涩二字,是劣质茶的通病。

任何内质丰沛的优质茶,都具备不苦涩,或者说苦涩味不明显的优点。

白茶,也不例外。

换言之,在日常喝茶体验中,品质一流的白茶,拥有不苦涩的优点。

但产区不佳,工艺不当的劣质白茶内部,苦涩物质含量高,养分物质含量少。

与此同时,能够带来清甜鲜爽、醇厚饱满、香气馥郁等茶味体验的风味物质,数量有限。

一增一减下,会导致在喝茶过程中,茶汤中的苦味尤为凸显!

喝茶饮茶,苦涩明显与否能快速区分出一款茶的品质高低。

但却不能体现出,白茶的风味特点。

白茶最大的优势所在,并非是不苦涩,而是鲜醇甘爽。

一切,还得从白茶的工艺特点说起。

六大茶类里,白茶的加工方式略显另类。

不揉捻、不杀青、不焙火、不烟熏、不渥堆……

总之,但凡是会影响到茶叶本味的加工处理方式,统统没有加入。

加工制作白茶,深得大道至简的精髓,主要工艺仅是萎凋、干燥而已。

按照传统加工方式制作出来的白茶,散茶模样看起来就像是脱水蔬菜,除去脱离掉鲜叶内部的大量水分外,其他方面一概没动。

干茶芽叶看起来,与茶青刚采下来时的状态,相差不大,极具原始质朴美。

得益于白茶的简朴制茶方式,白茶自身最大的风味特点,以鲜为贵。

在白茶的茶味组成里,能够带来清甜、鲜爽滋味的茶氨酸含量,在六大茶类里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含量可观的茶氨酸,造就白茶天然鲜爽且灵动的风味!

这是其他茶叶,包括绿茶、黄茶、红茶内在,所无法相比的特色。

纵观来看,将不苦涩一词安在白茶身上并不严谨。鲜味突出才是白茶的最大闪光点!

至于“好入口”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你走近白茶后,就会发现,白茶世界好比一座大观园。

白毫银针的淳滑温润,毫香凸显,鲜爽无比;

白牡丹的色香味清,花香清雅,清甜清润;

春寿眉的草药香灵动,茶味延续春茶的鲜美,秋寿眉的花香张扬,汤感更熟更饱满……

这一切还只是白茶百变风味一隅,是散白茶在新茶阶段的风味呈现。

除此外,将白茶压成茶饼,将新茶存放上一定年份,将抛荒白茶、荒野白茶、生态白茶拿来一起对比,又能感受到细腻的茶味变化。

茶味缤纷,以鲜为主,应有尽有,任君所选。

从喝茶体验看,白茶远不止是“好入口”那么简单。

风味百搭,选择丰富,才是白茶受众越来越广的真正原因!

《3》

白茶和红茶,茶味没有层次,平平无奇?

开篇那个说法,让村姑陈想起,曾遇到过一位只喜欢喝普洱的老茶客。

那位老茶客与开篇的说法,两者对于红茶与白茶的片面理解,倒是同气相求。

那位普洱茶客说,他一直觉得白茶味淡,没什么好喝的。至于说到红茶,他经常四处出差,基本上各省份的红茶他都有接触过。

在他眼里,喝红茶的感觉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柔。

说不上好喝,也说不上难喝。

按他的喝茶口味看,红茶这种绵绵柔柔的茶汤,表现力太温吞,根本不够刺激霸气。

也许,在新手眼里,这种香香柔柔的茶很好喝。

但在我们看来,茶味柔和,茶味层次变化单一的红茶,喝起来压根不醇厚,汤感没劲道,太不过瘾了!

和普洱这些霸气外放的茶类相比,红茶的档次明显不够高级……

听完那位茶客的观点,村姑陈的想法很复杂。

对方懂不懂普洱,这点不好说。

但可以肯定,他肯定是没喝明白红茶与白茶!

白茶不淡,而是以鲜为主,这点前面已经专门澄清。

而以至于说,红茶茶味薄,不醇厚,喝起来平平无奇,没有层次感一说。

这些统统是刻板印象。

将这么多罪名,一次性全都安在红茶头上,实在是太冤了。

茶圈里,有一句知名的辩证语——浓非厚,淡非薄。

意思是,茶味浓重刺激并非是品质出色,内质充足的表现。茶汤滋味的浓淡可以通过人为调整,只需在泡茶时加大投茶量,或者延长浸泡时间,就能泡出一杯异常重口味的浓茶苦汤。

而茶味厚薄,与内在茶味物质积累挂钩。

原料好,工艺好,存茶到位,才能留下充足的茶味物质。

这样的好茶,经过沸水冲泡后,可以泡出醇厚无比的茶汤,将茶汤饮入后会带有明显的浆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茶汤的厚薄,大家可以代入喝白开水与喝银耳羹。

将两者分别尝入,立刻会有鲜明对比!

内质寡淡的茶,泡出来的茶汤无比接近于凉白开,缺少内涵。

而品质出色的茶,不管是白茶、红茶、亦或者其他茶,都能泡出汤感醇厚、茶汤淳滑、韵味无穷的茶味体验!

红茶茶汤不醇厚,没有层次等说法,背后藏着不少认知错误。

既误解了醇厚二字的本义,又误解了红茶风味!

《4》

白茶、红茶的滋味不够刺激,适合新手,不符合老茶客口味?

茶圈里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联系上文,深究起来,背后藏着不少潜台词。

一曰,好茶以苦涩刺激浓重霸气为贵,茶味刺激越重,越是好茶;

二曰,喝茶久了,人人都会变成重口味,老茶鬼喝茶就喜欢喝浓重、刺激、煞口的茶味。

三曰,不苦不涩不是好茶……

连贯全文看,开篇那则说法,其实是陷进了畸形喝茶审美怪圈。

在对方眼里,一款茶就是要喝起来苦一些,浓一些,口味重一些,才是好事。

喝起来香香柔柔,太过温和的红茶与白茶,因为不苦涩,不够重口味,按照他们的饮茶口味,压根入不了眼。

其实,这是错的。

围绕着喝茶,温茶淡饮更养人。

长期喝浓茶不利健康,这点早已经是茶圈共识。

既如此,又怎能再用苦涩、浓重、刺激等畸形指标,去圈定茶叶的好坏?

从身边观察到的经验看,并非是喝茶喝到最后,人人都会变成重口味。

喝茶,要以茶味清润、汤感饱满、茶香落水、茶味醇厚、入口顺滑、层次丰富、回甘持久、生津明显为贵。

选对方向,不会让人陷入到饮茶怪圈里。

甚至于,在长期喝多了重口浓烈苦涩的茶味后,越喝越重口味!

《5》

喝茶这件事,选对方向很重要。

为了喝懂好茶,千万别再认为,不苦不涩不是好茶。

香清甘活、鲜醇甘爽,香清味甜,色香味醇,才是好茶的真正内涵!

论学茶,南辕北辙,殊途不同归。

以香清甘活为目标,一步一脚印,才能让你识得好茶的真容。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而一叶障目下,美丑不分,以苦涩刺激为饮茶方向。

只会让你与好茶的距离越走越远,异道殊途!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寒假小报,偿债基金,2021最新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http://www.cityruyi.com/lm-1/lm-1/938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倍柔情,夏普复印机官网,铁窗泪简谱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