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茶叶资讯

千元好白茶,喝起来不如几十块的口粮茶?问题出在这4个坏习惯上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6-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

之前遇到一位广东茶友,他在私信里提出了他的疑惑。

茶友说,他看了我们的文章与视频,发现有一处地方不对劲。

因为不管是泡什么茶,他就没见过我们用茶滤过滤!

茶友说,他们当地家家户户在泡茶时,茶桌上都会放一个茶滤。

每次泡茶,都要滤一下汤水。

不然,将带有碎茶渣末的茶汤,直接端给客人喝,简直是闹笑话!

听完茶友反映的这个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两地喝茶文化差异竟然如此之大。

说句实话,在村姑陈看来,茶滤并非茶桌上的必备品。

尤其是在泡白茶时,逢泡茶必过滤,没有必要!

《2》

茶滤的存在,在于过滤茶水。

平日在用榨汁机时,榨一杯橙汁出来。

果汁经过滤网过滤,会让汤水内部的杂质减少,看起来更清透。

泡茶时,在公道杯上放一个茶滤,可以过滤茶汤内的碎茶。

避免碎茶混入茶汤内,喝茶时喝到满口碎茶末,十分尴尬。

但是,对于白茶的冲泡来说,茶滤的存在十分鸡肋。

先从茶滤本身的特点看,平日摆放在茶桌上的茶滤,清洗过程比较烦人。

对这点,有洗过榨汁机滤网的朋友,想必会感同身受。

用茶滤过滤茶汤后,如果清洗不及时,会导致茶垢在滤网上越积越多。

随着年久日深,茶滤上孔隙细密的滤网要想彻底洗净,难度会大大增加。

另外,往茶桌上放一个茶滤,还要再准备一个专门摆放茶滤的架子。

不然,等到倒茶过滤完毕,随手将湿漉漉的滤网放在桌上。

这不仅会弄脏台面,还容易沾上灰尘杂质,并不卫生。

对于白茶来说,绝大多数的白茶,并不需要用茶滤过滤。

恰恰相反,用滤网过滤,会平白滤掉白毫。

白毫对于白茶整体风味而言,扮演着积极角色。

可以提供毫香,可以带来鲜爽、清甜茶味,同时白毫的内部还含有不少的茶氨酸。

如此,在泡茶时将这些珍贵的白毫滤掉,无疑是损失了好茶的香气滋味!

再加上,即便在冲泡略带碎叶的白茶,也并非离不开茶滤。

用盖碗泡茶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内,稍微等一会碎茶便会自动沉底。

在倒茶分汤时,不必再担心会有大量碎茶末倒入茶杯内,带来不必要的尴尬。

逢泡茶,必过滤。

这对于白茶冲泡来说,根本就是不理智的做法!

《3》

泡茶,是一门学问。

为了泡好一杯茶,要避免不少“恶习”,比如说,随手投茶。

很多人在泡茶时,陷入一个怪圈里,觉得有经验的泡茶高手,完全可以摆脱条条框框。

在泡茶时,跟着感觉走,投茶用量随性而为,随手一抓,估摸着差不多就行。

但是,用这种“差不多先生”的方式泡茶,会带来两点后果。

一是,投茶少了。

泡出来的白茶,不管是香气、滋味、韵味,都要差劲不少。

茶味淡,让人欣赏不了好茶的个中美妙。

二是,投茶用量太多。

投茶多,茶水比例失衡,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容易浓重不堪。

且不说,茶圈里,多喝浓茶不利健康。

这样又浓又苦涩的茶汤,不仅不好喝,还会浪费茶。

原本投5克茶就能泡出足够好喝的茶味,又何必投到8克、10克之多?

凡事过犹不及。在泡茶时,投茶用量过猛不是好事,那是纯粹的浪费!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泡茶时,再熟练的“手感”,不如用克秤称重投茶,来得精准可靠。

毕竟,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秋寿眉等,它们的形态大不相同。

单从外观上估量投茶用量,很不靠谱。

而压成茶饼后的白茶,体积紧实,更是难以把握用量。

在不能百分百保证,可以做到随手一抓一把准的前提下,在茶桌上准备上一把克秤,很有必要。

要不然,在投茶用量上选择随性而为。

那么,那些来之不易的高山白茶、荒野白茶、生态白茶、老白茶、白毫银针等,可要被白白浪费了!

《4》

泡白茶时,温水冲泡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很多人受到误导,认为芽叶细嫩的白茶,不应该用沸水冲泡。

尤其是,像白毫银针、牡丹王之类,它们的外形嫩,以芽头为主,担心用沸水冲泡会将好茶烫坏。

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

茶叶被烫坏一说,没有理论依据。

做茶时,将干茶干度控制到合理范围,才能得出成品。绝大部分的茶叶,在制茶加工过程里,都少不了“干燥”。

在制茶干燥时,茶叶要经历的温度,往往要比沸水温度更高。

对于泡茶而言,又何必担心好茶会被烫坏烫伤?

更何况,从外观上认定白毫银针、牡丹王的外形细嫩,经不起沸水冲泡,未免太小瞧了好茶。

别的不说,白毫银针的芽头结构,本身就是固若金汤般的存在。

产区环境好,原料品质一流的高山银针,内质积累丰沛。

白毫银针的芽头,一旗一枪特征明显,芽头内部呈现为“笋壳状”。

将一颗粗壮的芽头,从外到里,层层剥开,可以剥出5-7层之多。

一层套一层,好比是春日破土而出的春笋,饱含生机与活力。

在泡茶时,要想穿透白毫银针芽头的层层防护,将内在深层次的茶味浸出,本就不易。

何况,在白毫银针的芽头上,还有着第二层拦截防护——白毫。

白毫本身看起来虽然柔弱,不堪一击,但是密布在芽头表面的白毫,却具有防水性。

好像在池面上戏水的鸳鸯、白羽鸭等,它们长着防水的羽毛。可以做到脱离水面时轻轻一抖,便能瞬干。

因此,冲泡白毫银针这类防护森严(层次多、白毫密)的白茶时,离不开沸水冲泡。

泡茶时,唯有滚烫的沸水,才能燃起一泡好茶的真正芳华。

浸泡出足够精彩的茶香、茶味、茶韵。

反之,泡茶水温不足,用温水泡白茶,只会泡出平平无奇的“温吞水”,茶味相差甚远!

《5》

闷泡,不值得提倡。

闷泡的做法,会导致白茶长时间浸泡在热水里。

彼时,白茶内部的茶味物质,会不受控制地大量浸出。

在长时间的闷泡下,茶味释放过多,会导致茶味被闷浓、闷苦涩。

闷出来的茶汤,味道太浓,并不好喝。

与此同时,还会导致浪费。

打个比方,一泡白茶内部的茶味物质,原本足够支撑泡出7、8冲的茶汤。

但是,由于一开始泡茶时,就直接进行闷泡。闷泡时间长,茶味浸出过多,茶味提前消耗。

等到后几冲泡茶时,茶味释放后继乏力。

可能同样的茶,在闷泡3、4冲之后,就会彻底变淡。

闷泡,会导致好茶的花期变短!

何况,内质积累丰富的优质白茶,可以用快出水冲泡。

往盖碗内冲入沸水后,可以将茶汤“秒出”。即短短几秒内倒出茶水。

更细致来说,按照快出水的要求,从往下注水开始计时,等到盖碗内部的大量茶水倒出,以用时7-8秒为标准。

好茶的茶味充足,不用担心快出水泡茶,会茶味寡淡。

除非是,等泡过了五、六冲后,随着茶味逐渐被消耗,才需要在后几冲时,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反过来看,那些从第一冲开始就需要闷一闷,不然没滋味的白茶。

它们多半是,内在品质有猫腻!

《6》

曾经,有网友反驳我们的“快出水”泡茶论。

“这么这么快就倒出来,能有茶味?”

“好茶不怕闷,闷一闷更好喝。”

“白茶都可以煮着喝了,为什么还怕闷泡?”

围绕着这些白茶冲泡误区,千言万语可以用一句话归结:

只要茶好,何愁快出水会没有味道?

疾风知劲草,烈火知真金。

用盖碗泡好一杯白茶,方法很简单。

标准盖碗,投茶5克,沸水冲泡,快速出汤,沥尽茶水……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到底上面说的泡茶方法,是准,还是不准?

亲自一试,自然见分晓!

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文章。

,极道公主的恋爱神话,火影忍者35,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动漫 http://www.cityruyi.com/lm-1/lm-1/309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总裁你大爷的全文免费阅读,世界停电日,高一英语必修二课文
  • 编辑:茶博士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