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茶叶新闻  行业动态

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

  编者按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特色重点产业来抓,充分发挥云南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产业积极引导扶持,快速发展的茶产业对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深入云南省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就云南通过发展茶产业助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做法进行了调研。

  基诺山下雨了。

  伴着2020年元宵节而来的这场春雨,让在山上茶园里修剪茶树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亚诺寨的基诺族茶农资春兰稍稍松了一口气。去年,因为干旱少雨而导致春茶减产,影响了她家的茶叶销售收入。茶叶对她家来说,就是脱贫致富的最大法宝。

  在拥有2500亩百年以上树龄古茶树的亚诺寨,资春兰一家依托着山寨优质的茶树资源,通过采茶、制茶、卖茶,过上了拥有一栋两层小楼和两辆小汽车的富裕生活。

  在基诺山,在亚诺寨,乃至整个西双版纳州,像资春兰一家这样依靠茶叶而脱贫致富的农户不在少数。

  1.让资源转化为千亿云茶产业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公里,这条大河所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

  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的临沧市作为世界茶树起源地的中心,是全国古茶树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全市现存野生茶树群落80万亩,栽培茶园155万亩,其中百年以上古茶树多达11万亩。

  早在古代,云南的少数民族就学会了吃茶、种茶、用茶治病,后来还通过直达印度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利用茶叶进行商品交换买卖,换取生活必需的盐巴、农具、猎枪等。所以,直到今天,在大理、丽江、普洱、临沧、保山、西双版纳等许多地方,还能看到当年一个个驮着茶叶等物资的马帮商队踩踏出来的一条条“茶马古道”遗迹。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而经济发展滞后的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些主要的产茶地区,正是急需摆脱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调研组一行来到普洱市拥有万亩古茶园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走进惠民乡景迈村芒埂寨。景迈村下辖8个自然村,有800多户3000多人,辖区内居住着傣族、拉祜族、哈尼族、佤族、布朗族等民族,其中以傣族为主。这里家家户户都利用山里丰富的茶树资源从事普洱茶经营,并因此摆脱了贫困。

  傣族茶农岩恩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是寨子里召糯腊茶叶合作社的领头人,早已致富。他先带领我们到山上他家的古茶园实地进行了考察,回到他家的三层小洋楼上,泡上一壶自家产的上好普洱茶请大家品饮。他回忆说:“过去,茶叶不值钱,20世纪90年代初,景迈干毛茶价格也才3元左右一公斤。”

  出生于1982年的岩恩介绍,景迈山是云南普洱茶的著名产区之一,距澜沧县城70公里,古茶园占地2.8万亩,生态茶园面积3.09万亩。他家所在的芒埂,就坐落在有着“自然博物馆”之称的“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的核心区。

  地处澜沧江流域的景迈山平均海拔1400米,常年云雾缭绕,属于亚热带山区,是产好茶的地方,其种茶历史已超过千年。2000年之前,景迈山经济发展缓慢,当地各族群众先后探索种过甘蔗、柑橘和橡胶等经济作物,但由于缺乏产业规模和种植优势,都没有成功。随着全国普洱茶热的逐渐兴起,2003年起,在景迈山“土生土长”了千百年的茶树一下子成了替代甘蔗等作物的最主要经济作物,茶价逐年走高。

  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特色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云南省2016年出台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