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茶具茶几  传统茶具

“闯田”退出湿地之后……(美丽中国)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核心阅读

  在我国东北广袤的三江湿地,由于历史原因,零散分布着开垦的耕地。这些田被当地人称为“闯田”,因为地势低洼,粮食能收多少完全靠运气。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湿工作推进,这些一度闯入湿地的“闯田”逐步退出,还湿地以水草丰美、群鸟翔集,同时,生活在湿地周边的人们,也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低洼的沼泽地中间开一条沟渠,水排出后,种上庄稼,成为田地。在东北的三江平原,这种田被叫做“闯田”。

  “闯”即碰运气。“闯田”地势低洼,雨水少时有收成,雨水多了,倒灌、减产甚至绝收,也得认了。而湿地一旦被破坏,想要恢复,得付出巨大代价。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加强,对湿地生态功能认识逐步深入,湿地保护与恢复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闯田”被恢复为湿地。近日,记者来到黑龙江三江平原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实地走访,调研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的进展。

  抢救性保护,把湿地还给湿地

  “看,这就是塔头墩子!”在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的三江平原湿地宣教馆,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玉江指着一个标本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直径约20厘米、高约40厘米的草丘,下面还连着一大片深约1米的土层。

  刘玉江说,塔头是三江湿地的一种奇特景观,由根系发达的乌拉苔草等死亡后再生长、再腐烂、再生长,经年累月形成。塔头能蓄积大量水分,干旱时再把水分释放出来,形成时间最长可达10万年,一年只能增长一毫米。可一旦把水抽干,塔头就会被永久破坏,不可再生。

  三江平原,因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经而得名,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分布区。在历史上,三江平原湿地开发,曾经为满足粮食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过度开发也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由此引发旱涝灾害频率增加、水土流失加剧。1998年,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目前,三江平原有国家级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处。保护区设立后,退耕还湿和湿地资源恢复是一项重要任务。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便是在退耕还湿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刘玉江还清楚地记得2005年刚开始退耕还湿时的情景。“进到湿地里看,东家一块、西家一块,全被开成了地,围堰上都能跑车。”刘玉江说,最初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开的地,与乡政府或者水利主管部门签订了合法手续的,用地块置换方式退出,没有合法手续的,劝说主动退出。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启动后,从2014年起每退一亩地中央财政给予1000元补贴。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处处长殷彤介绍,近年来,黑龙江退耕还湿共418889.6亩,其中包括三江平原287056.6亩、松嫩平原109893亩及大、小兴安岭21940亩,有效扩大了湿地面积,扩展了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空间,充分发挥了湿地的生态效益。

  保护区周边的村庄悄然变化

  即便有了补贴,在种地的利益面前,退耕还湿工作的开展,仍需克服诸多困难。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民胜村村民李长吉皮肤黝黑,说话嗓门大。他家有6垧地(1垧等于15亩),实施退耕还湿后,他有1垧多“闯田”也退了。开始,他不理解,“农民对土地亲,我那时候一垧地光修围堰都花了2000多元,你说咋不心疼?”后来,在反复劝说下,他退了地。没想到的是,湿地公园开了以后,他有了一个新工作:开船和保洁,目前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湿地周边的村庄也有了变化。刘玉江介绍,三环泡保护区管理局逐步摸索出“社区共建”理念,“不能让湿地保护与村民生计对立起来”,出钱给几个村修路、装路灯,村民出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农闲时,周边村民到湿地公园打零工补贴家用。村里有些人家开起了农家乐。

  李长吉说,“我们现在都有自然导游证。其实这湿地保护吧,是越保护感情越深。”他告诉记者,一些鸟儿很敏感,鸟蛋哪怕经人摸一下,鸟就弃巢了,现在村民都知道这个道理,不会去动它。现在一到晚上,村子周围野鸭子、大雁黑压压一片。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三角地带,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重要的东北亚鸟类迁徙通道。抚远市抓吉赫哲族村紧邻乌苏里江边,距离黑瞎子岛只有十几公里,周边是大片湿地。

  杨军是赫哲族村的村民。按照退耕还湿政策,杨军家有1垧多地退出,家里还有3垧地。目前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经营的鱼馆,每年挣七八万元。杨军说,“原来开的都是低洼地,有些年头一点收成也没有。这几年来旅游的人多了,留在村里的人,农闲时做绿化、栽种,每天收入100多元。”

  随着湿地生态好转,越来越多的鸟类回归湿地。赵琬婧是三江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工作人员,从东北林业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赵琬婧说,“去年抓吉管护站观测到多了一大群白鹭,这跟江面捕鱼船只减少有关系。”前不久,抓吉镇一名村民发现了受伤的东方白鹳,主动把它们送到管护站救助。

  摸清家底,有利于合理划定范围

  记者来到紧邻乌苏里江的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抓吉管理站时,正下着雨,远眺水面几乎与江面连成一片,近处水已经没过树冠。出入都要坐船,管理站站长孙鑫鑫和几名工作人员仍然守在这里。“我们主要看什么?保护区的核心区决不能进入,森林、草甸子不能破坏。”孙鑫鑫从望远镜前直起腰,眼镜上一层水雾。

  据介绍,抓吉管理站管辖面积1万零8公顷,其中有5个村子和2个农场的连队位于缓冲区和实验区,这是重点监测范围。

  保护区内为什么会有村庄和农场?村屯是否可以调出保护区范围?退耕还湿退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这是本次调研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据了解,三江保护区建区时考虑到鸟类的觅食范围,将同江市、抚远市的10个乡镇58个村屯及建三江管理局3个国营农场所属的大量耕地划入保护区,这些原始耕地与保护区湿地相互交织、犬牙交错,给管护造成一定难度。甚至在保护区核心区还有一定数量的合法耕地,增加了核心区的人为活动。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长明认为,长远来看,最好是把村子迁出去,保护区才能真正保护起来。

  三环泡保护区也存在类似情况。据介绍,该保护区面积2.7万公顷,其中缓冲区范围内有3个自然村、实验区范围内有1个自然村,加起来有近6000公顷耕地。刘玉江介绍,保护区也在考虑通过地块置换、易地搬迁方式退出保护区,但是协调难度比较大,需要大量资金。在日常保护中,也面临一些难题,比如这些村庄耕种时,大型机械要不要进去?不进去影响耕作,进去难免会对湿地造成影响。

  这就涉及湿地保护区范围的合理划定问题。调研中,今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和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被多名干部频频提及,认为这是合理调整湿地保护区边界的契机,有望解决“保护区内的村庄怎么办”的问题。

  殷彤介绍,2016年黑龙江省就公布了湿地保护名录,全省湿地上图造册,但当时依据的是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这么多年过去,数据发生了变化,目前需要进行动态调整,正在进行的“三调”有助于彻底摸清湿地家底,“湿地以前被列为未利用地,而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把湿地列为一级地类,有望形成国土空间一张图管理”。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关于保护区内村庄分布情况、范围划定的建议,多个保护区都已经形成意见上报,但涉及保护区边界调整,还要等待省级和国家层面的严格审查与批复。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2日 18 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